质量分析。2023年1月12日—2023年1月15日,我校举行了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考试安排在2023年1月12日上午8:
30—11:00。试卷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近几年中考题型编制,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现将这次考试情况和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卷基本情况。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计27个小题,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8个小题,共26分);第二部分为阅读(18个小题,共44分。);第三部分为作文(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的作文,50分。
)第一部分:包括注拼音写汉字、成语运用、病句选择、名著阅读、诗歌赏析、古诗词背诵积累、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七项内容。第二部分:
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6个小题,12分;说明文阅读:6个小题,13分;记叙文阅读:
6个小题,17分。
从题型分布看,选择题3题,共6分,占5%;填空题5题,共17分,(其中背诵默写8分)占14.17%;简答及表述题18题,共47分,占39.17%。
从分值分布看,第一部分占21.67%,第二部分阅读占36.67%,作文占41.
67%。试题模式贴近中考。本试题测试重点突出,题量适中,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熏陶的人格魅力的培养,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是,从总体看,题目难度偏大,灵活性题目多,对学生的要求高。 题目难度系数0.62,难易比例为7:
2:1。
二、数据统计情况。
全校九年级学生共有277人,参加考试人数277人。平均分为74.553分,及格率(72分)为61.37%、优秀率(96分)为7.94%
分数段人数统计如下:
各题得分情况(30份试卷抽样)如下:
三、试卷具体分析(分析数据见附表)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分值26分)
1.试题概述。
积累运用试题总体分布较为合理,做到了识记与运用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第1题注拼音写汉字,注重常用字的考查,特别是与云南方言容易发生混淆的字,题数适中;第2题,成语使用,不但要知道成语的基本含义,还必须理解其使用的语境,2分的题目平均得分0.87分,许多学生判断失误,大体上是因为只知道“络绎不绝”说的多的意思,却没能真正弄明白它特指的是“人多”的意思。
第4题,难度系数0.53,题目看似简单,其实回答起来不容易。多数学生读不懂题目问什么,把回答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上,而忽视了题目考察的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理想追求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问题。
抓住题目的问题核心,就容易来回答了。第6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1分,主要问题是学生不了解诗的中心主题。第7题背诵默写,满分8分,分值较往年减少了2分,注重考查古诗文的积累,有一定区分度,但平均得分才3.
97分,多数学生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学生文不对题,张冠李戴。古诗词一定要先认真过文字书写关,然后再在理解和赏析上下功夫。第8题,语言综合运用题,能力要求高,既考查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存在问题:不能围绕题目要求答题,答非所问,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看题目,第一小题空着没做,第四小题没弄明白“母亲”指的是“祖国”、“国家”的意思。
2.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提醒学生易错字(成语)的书写,督促学生记忆名言警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水平。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阅读(分值44分)
文言文阅读(分值12分)
1.试题概述。
文言文阅读题目偏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平均得分5.7分。
第9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满分2分,平均得分0.77分,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满分率占13.33%,零分占23.
33%。第1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迁客骚人”的两种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区别,题目灵活,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答题。存在问题:
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第13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力与情感的迁移。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
2.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强化文言词汇的积累巩固,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适当阅读一些课外文言文,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的水平。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四)说明文阅读(分值13分)
1.试题概述。
说明文文段选材于地理知识,紧扣云南独特的 “喀斯特”地形地貌,知识丰富,体现本土特点。试题考查安排合理,考查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联系汶川**,考查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及情感的迁移。
2.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根据抽样试卷此项平均得分6.0分,得分情况较差,说明设题的灵活性及难易偏大,也反映出学生具阅读说明文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15(2)题对说明对象的判断不够准确,阅读过程不够认真仔细;第16题,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不够好,中心内容与具体事例的关系弄不明白。
第19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第20题,主要是语言表述不得当,词不达意,偏离题目中心。
3.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文体的一般知识,理解什么是说明文(说出来让人明白、科学性),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整体感知文章,弄清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帮助学生学会表达,主观表述题要做到准确通顺。
五)记叙文阅读(分值17分)
1.试题概述。
记叙文阅读《年的召唤》,是一篇关于“年”的散文,文段在选材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人文”的关注,有利于考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第21题,是对学生词语的辨析和阅读文本获取信息能力的检测;第22题是对文章句子的鉴赏,学生可多角度多层面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主要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运用分析;第23题考查学生对形象内涵的把握和文章中心的理解把握,以及对烘托、对比手法的认识理解;第24题考查文章的情感线索和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第25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第26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2.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吃透文本,没有很好地抓住文章主旨,准确把握“年”这一形象;对文本的信息获取比较查;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好。词语的语境义,学生回答普遍较差,第21题,仅有1人得满分;第22题部分学生不能把握主旨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语言表达差;第23题,回答不全面,抓不住中心;第25题,学生概括能力差;第26题,语言表达不够清楚。
3.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信息的筛选获取能力,加强词语语境义的训练,培养学生答题的技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认真做读书笔记和摘录。
六)作文(分值50分)
1.试题概述。
作文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学生在审题上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部分学生读不懂所给材料的涵义。“每一种草都会开花”的关键词首先是“草”,平凡、平常,默默无名,可以是具体的小草,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一份经历等。
同时要注意另一个关键词“开花”,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某种认识,收获等。从构思上来看,可以写一个平凡的人走向成功;还可以写成心灵的成长历程,对事物的认识收获等。
2.存在问题。
审题有偏差。部分学生不能跳出话题的限制,只会写一些实实在在的“草”;中心不明确或立意浅显。有的学生写作前不知道构思,想到哪写到哪,导致中心不明确;还有学生写法单一,平铺直叙,语言平淡,没有感情。
个别学生错别字多,书写不认真,语言罗嗦,不简练,不规范,出现一些方言用语。
文体不规范。不少学生不知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议**,一会议论,一会记叙;有的记叙不能围绕一件事展开,东拉西扯,本来写自己的,一会又写到小草;有的议论没有中心论点,或者没有说理,或者不能说理与事例相结合。
3.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重视作文训练,不能把写作看成可有可无的事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要坚持训练;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规范写作的文体;加强审题的指导;指导构思,有意识地进行文章的开头、结尾练习;多进行一些语言训练,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才能有话可说。
楚雄市子午中学中学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子午中学2011 2012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卷。九年级数学 温馨提示 同学们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一。选择题 共8小题 每小题4分 共32分 1.已知如图,在 abc中,ab ac,点e和点d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a.1对 b.2对 c.3对 d.4对。2.下列线...
上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
2015 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测试卷。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本大题含1 6小题,其中1 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模样 m 溺爱 n 汉马功劳笑容可掬。b 轩榭 xu n 潜力 qi n 迟疑不...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一 二 六单元。预习提纲。1 沁园春雪。预习目标 1 反复诵读并默写课文。2 能辨别写景 议论 抒情的表达方式。3 理解名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预习任务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概括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内容。3 上阕 望 字统领到哪一句?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象?4 下阕诗人对秦皇汉武 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