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积累(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jìn) 孜孜不倦(zī) 发窘(jiǒng)
b.觅食(mì) 滞碍(zhì) 脊梁(jǐ)
c.汲取(jí) 秕谷(bǐ) 恣睢(suì)
d.琅琅(1áng)滞碍(zhì) 咀嚼消化(ju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剽悍弥漫憩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摇曳殉职孤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讥笑震摄许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阑珊累赘停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可怜白发生。
《渔家傲》中,写塞外孤城萧条凄凉之景的句子是。
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
《沁园春。雪》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不亦说乎。
c.裁如星点。
d.人不知而不愠。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只需把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①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③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④但是,有的同学,甚至教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窄。
⑤书本知识已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
⑥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7.综合性学习(共6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拟串联词。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2分)
.**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两种精神即可)(2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的长篇章回体**,它鲜明的表现了这一主题。我们学过的课文《智取生辰纲》就是出自它的第十六回。在文中,佯装卖酒的人物是___绰号为___2分)
9.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2分)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填空。(2分)
<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 。
鲁迅赞誉为。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適戍:强迫去戍边。 b.等死:坐等死亡。
c.指意:意图。 d.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2分)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日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失败乃成功之母。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爱士卒,楚人怜之吴广以为然。
a.(项燕)爱**兵,楚国人都爱怜他,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b.(项燕)爱**兵,楚国人都爱怜他,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c.(项燕)爱**兵,楚国人都可怜他,吴广认为应该这样。
d.(项燕)爱**兵,楚国人都可怜他,吴广认为陈胜说得对。
6.对文意的叙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廷征召穷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秦法规定,戍边的人如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竞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和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为了给起义作**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害怕,到了天明,人人到处议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7.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14分)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从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只是这些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错了三遍。
她有自闭症。这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
她也察觉到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和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她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给班里上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的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掌声,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一个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了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是一种刺耳的嘲弄。
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来,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也没事,只要用心了,写多少是多少。
这一次,她没有令大家失望,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亲给她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6岁那年,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
她在自己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前的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像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呢。
十年后,她考上了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返回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做《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老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批语……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 积累运用 14分 1.按要求默写古诗文。4分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 2 武陵春 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 愁 的句子是,李清照 武陵春 3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 望江南 4 诸葛亮集 中有一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 出师表 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2.名著阅读。1 下面...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测试卷。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阴晦 hu 潮汛 x n 獾猪 gu n b 栈桥 zh n 跺脚 du 拗不过 ni c 汤熨 w i 俨然 y n 轩邈 mi o d 汩汩 g 惬意 qi 攒聚 cu n ...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命题 校对 胡元鸿。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分 1 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初温相同的甲 乙两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 m乙,比热容分别为c甲 c乙,甲 乙两物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 若m甲 m乙,则c甲 c乙 b 若c甲 c乙,则m甲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