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调研试卷

发布 2021-12-23 21:54:28 阅读 8841

第一部分 (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和(x静(m闲情(yì)_致 ④(hài)__人听闻。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老师朗颂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犹然而生。

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迎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合着。

3.默写古诗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江春入旧年王湾。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十五夜望月》)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⑦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

4.阅读下列文字,写出你的感悟:(2分)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办起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的变动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决定从头开始偿还那天文数字般的存款的时候,友人劝他不必这样做,这件事他没有责任。但他还是用一生的艰辛和汗水偿还了存款,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你的感悟是: _

5.名著阅读。(2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

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人山洞,他们发现了。

6.社区文化建设从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开始,针对社区内还存在的诸如违章搭建、乱停车辆、乱倒垃圾、放养宠物、践踏草地等不文明现象,社区开展了“从我做起,净化家园”的“温馨提示”活动,请你就社区内的某一不良现象写一句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4分)

不文明现象。

温馨提示。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7—11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徽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7.下列各项中,找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4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b、 又留蚊于素帐中。

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c、 徐喷以烟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e、 二虫尽为所吞。

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9.“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这句中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体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2分)

10.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2分)

(1)文中运用“视小为大”写法的一个句子是。

(2)文中运用“大词小用”写法的一个句子是。

11.作者童年时,常常能从草木、昆虫中发现“物外之趣”,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片段,完成12—15题。(10分)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

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样呢?

这是惟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不止”能不能换成“不只”?为什么? (3分)

13.“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写出你的分析。(3分)

1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你觉得造成这种思维模式的原因有哪些? (2分)

15.第三段是怎样证明了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2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6—19题(10分)

人类未来的食品**——昆虫。

昆虫也能供人类当食品吃?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院内,一位女教授胡列塔·拉莫斯·埃洛蚀伊正领导着她的动物专业研究小组,研究着将昆虫当食物的课题呢!

其实,早在许多年以前,在那些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已经把昆虫作为食物了,有的还作为粮食来吃哩!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如美国等,专门商店或饭馆、餐厅里也经常**用昆虫做的罐头或菜肴,较多见的是蚂蚁、蛾蝶、蛾状毛虫,蜜蜂幼虫、蚕蛹、龙舌兰红囊、蜜蜂等。

至于在墨西哥,人们食昆虫同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个州的居民爱食昆虫,所食的昆虫种类多达57种,主要的有蚂蚁、直翅目昆虫、甲虫、蝉,甚至苍蝇、蚊子、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

不过,女教授和她的助手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以蚂蚁一类昆虫来说,每100克含蛋白质为20.4克;而100克鸡肉和鱼肉所含蛋白质分别是20.

2克和18.9克,100克蛋类所含蛋白质更少,仅6.4克。

其他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100克蚁类所含的量也要比100克鱼、肉、家禽等所含的量高得多。因此,女教授认为,人类在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只有昆虫才可用作代用品。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有系统地加以利用,那么昆虫定将成为未来的可信赖的食品。

16.本文的题目,有人改为“人类未来的食品**”,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4分)

17.文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18.本文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有和2分)

19.说“昆虫”是“人类未来的食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2分) (

a.早在许多年前,不少国家就有人吃昆虫。

b.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仍有昆虫菜肴。

c.在墨西哥,人们吃昆虫是家常便饭的事。

d.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

让心先站到高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问励志大师:“我是一个跳水爱好者,我希望自己能在2024年奥运会上参加跳水比赛,并希望登上冠军的领奖台,我现在该怎么做?”

大师笑了笑说:“不要等到2024年,从现在起你的心就要站到高高的领奖台上,当你每次训练的时候,也不要觉得自己是在训练,而是以一个冠军的心态完美地完成每一个跳水的动作。”

励志大师的话,使我想起了人类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征服史。50多年前,珠穆朗玛峰对人类来说,还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由于空气稀薄,气温极低,再加上那里的气候变化无常,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生命的禁区,没有任何一个登山者敢断言自己能登顶成功。20世纪50年代初,新西兰年轻的登山爱好者希拉里,满怀信心地来到了尼泊尔夏尔巴人居住地,他相信自己能从这里走出一条登峰的路来,夏尔巴人就居住在珠穆朗玛峰南麓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方,比较熟悉登山的道路,希拉里以此为大本营,开始了体能训练和各种准备工作,经过了一次次地尝试性攀登之后,于2024年5月29日这一天,他终于和向导夏尔巴人诺盖伊一起,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成功地站在了地球的最高处——珠穆朗玛峰!

七年级语文调研试卷

七年级语文调研试卷 2011.12试卷总分 120 考试时间 120分钟。积累与运用 30分 1 名句常识填空。10分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秋词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 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 十五夜望月 海纳百川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心中的风雨来了冰心 母亲 面对明月...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 语文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卷 语文版含答案 24题,共46分 一 请速读下面的古诗,试联系所学认真作答8 9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8 学常识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 之一 人名 2分 9 名句赏...

七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七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4.10 命题人 殷朝锋。说明 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考生必须在答卷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和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积累运用 共23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4分 亲爱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