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

发布 2021-10-17 19:47:28 阅读 2983

作者:韦海燕。

**:《学校教育研究》2024年第23期。

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几乎是“谈写变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如何挖掘生活素材,让孩子们通过体验生活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善于观察生活,其实,有感而发的文章更动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段的孩子“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发现生活的美丽,是我开启孩子习作兴趣的一把锁。由于孩子的日常活动范围较小,形式单一,写话训练时常常一筹莫展,苦寻其原因就是缺少观察现实生活的习惯,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便是我在孩子们习作学习初期运用的教学方法,并一直延续至今。

孩子们只有通过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最真切的生活体验,调动自己的眼、手、耳、鼻、口等多种感官,最直接、最亲密地参与感知事物,最全面逼真地感知事物,观察点不同,感受不同,写出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二、善于捕捉时机,其实,于动情处做文章更感人。

生活中时机无处不在,抓住时机及时行文不失为一个习作指导的良策。记得叶老先生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说明创作的冲动**于对生活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随机进行作文教学。

感悟生活,书写生活

感悟生活,书写生活。作者 闻婕。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第04期。任何一件作品,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文艺作品,都 于生活。书画作品和文艺作品之所以能被人们欣赏,且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 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作者感悟生活,从而对生活进行的加工 塑造。小学作文也应该如此 源自于对生活的感悟,然后记录成文...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作者 杨建强。小学科学 教师版 2012年第01期。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 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

写生活随笔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缺乏生活体验,没有灵感。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 平凡 琐碎 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写作的灵感。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偏脱离生活,只注重所谓理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