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发布 2021-08-22 02:26:28 阅读 6608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试指出“渺茫”一词所包含的两层意思。

2)诗歌的。

三、四句在传情达意上有何特点?

【答案】(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 一语双关,虚实结合(1分)。(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 ,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末句则卒章显意,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题干中问“指出“渺茫”一词所包含的两层意思”,首先要弄明白“渺茫”一词的字面义,在联系作品,写出“渺茫”的引申义。,“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2)题干中问“诗歌的。

三、四句在传情达意上有何特点”。首先要找到诗歌中三四两句,再逐一分析所用的手法。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注】

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答案】1)本句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

2)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诗人登楼远望,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借古伤今,流露出贬谪的感触心怀。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

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

解析】1)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分子诗句作用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

2)先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结合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为了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根据“诗人登楼远望,于云烟弥漫之中”“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注意人物身份,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诗这首诗选择了那些意象、表现了景物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答案】1)意象:红桃、绿柳、落花、啼莺;

特点: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闲适恬静。

解析】1)这道题属于是个鉴赏中的分析意境类题,这类题的做题方法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莺啼等景物,和谐而富有诗意。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表达了作者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

2)描绘了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图。 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王维诗歌美学的核心就是一个“静”字,而这组诗表现的也正是这个“静”字。

重点在于抒写心境的宁静。这种心境的闲静,非思想修养达到极致而不可为的。诗歌题目中的“犹眠”一字最能表现诗人当时闲适恬静的内心感受。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2)下阙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得手法(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解析】(1)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动静结合。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去蜀。杜甫。

五载客蜀郡①,一年居梓州。

如何②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①蜀郡,成都。②如何,岂料。

1)简要分析“白鸥”意象的作用。

2)“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以“白鸥”自喻,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飘泊、无依;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2)国家安危自有大臣负责,自己何必老泪长流!既有对自己的宽慰,又表达出位卑忧国的情怀。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白鸥”喻示漂泊,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的发丝已由白转黄,年纪大了,身体衰弱了,而今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漂泊了。体弱多病,而且到处漂泊,营造了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意思是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钟山即事①

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②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②相对:对着山。

③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

1)找出本诗的诗眼,并做分析。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诗眼“幽”(1分);通过流水无声,花草摇曳,青山一鸟不鸣写出环境的幽静(1分);通过在茅檐下独坐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1分)。

2)本诗以环境的幽静衬托心境的幽静,(1分)流露出诗人宁静、闲适、淡泊的心境。(2分)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2分)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诗眼是什么,可以从这个词涉及的对象是什么,即写出了这个对象什么特点,这个词是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等方面来组织答案。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呢?“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山林呢?

连一声鸟叫都没有,那山林深处究竟有多幽静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还特意在“幽”前边着了一个“更”字。

2)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 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令人读来身生战栗,心生恐慌。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

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01 把握关联和区隔,读懂诗歌。关键问题。一轮复习中,我们学习了鉴赏诗歌的常用术语,了解了诗歌语言的特征以及诗歌的章法特征,但在鉴赏过程中却因不能很好地利用诗歌的语言特点与章法特点来关联诗歌内部信息,进行互相印证 推理而导致不能很好理解诗歌。本章将从 把握关联和区隔 角度来谈如何更...

专题5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一 流程练。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雨中花 武康秋雨池上。毛滂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 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注 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陶令 ...

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习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0通用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30 因为善良。吴志彬。故事缘于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那时我在居民小区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场很恐怖,一辆小四轮货车下面是一辆自行车和它的主人,静静地躺在一摊鲜血中。肇事的小四轮司机已不知去向。据目击者说,司机下车看了一眼车下,立刻拨打了120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