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传情达意往往使用某一个特殊的意象,这种意象也比较有固定性,所以了解一些固定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从而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考题,直达答案的要点。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集中针对两类意象:歌颂高洁品质的诗歌以及送别诗的意象分门别类地做一下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会识别和鉴赏这两类诗歌。
一、表示坚贞高洁的品质的意象。
松、菊、梅、竹、莲、冰雪、蝉等。
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①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如李白的《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魏晋刘桢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梅花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董必武的《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唐朝岑参的《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古案醉东篱”。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王沂孙的《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二、表示送别的意象。
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在这些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送别怀人的情感。常见的表示送别的意象有六种:
1、杨柳、杨花或柳絮。
古人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好友送别。《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这是所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以“杨柳”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
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以柳絮表达离别之情。
2、春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喻离恨,很多同学也许并不知道,在此提出,希望可以引起注意。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本诗以古原上离离的春草形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以碧草连天,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3、水。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最有名的当属李白的《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4、送别之地。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也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如“长亭”,它是陆上的送别之地。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见,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地。
既然有陆上的送别之地,就有水边的送别之所,如“南浦”。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谢亭,许浑一首《谢亭送别》也尤其有名: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还有劳劳亭,如李白诗:
“天下伤心处,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西楼也是相思之所。
唐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送别之地还有关山,如:李白《长相思二首》“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对于这两类诗的意象我们就先介绍到这,如果同学们对意象这一话题感兴趣,我们将在未来的文章中继续谈到。
诗歌中的意象
1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对月思亲念乡,引发离愁别绪。如王建 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望月思故乡,表现亡国之痛。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虞美人 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月亮是历史的见证者,抒发盛...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是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统一。诗歌中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表达出来的。进而通过意象的连缀构建诗歌的意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 意象 这些意象体现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耐人寻味,意趣盎然。一 抒怀意象。菊花,菊花在古诗文中代表着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突出的 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品具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