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

发布 2021-08-21 19:51:28 阅读 3193

(两题8分)

一.诗歌的分类:(根据诗歌的内容与题材)

a.怀古诗。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依依不舍)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

d.闺怨诗。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

二。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松——坚贞高洁。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明月——寄托相思。

古诗词曲中的常用意象还很多,要在阅读鉴赏中逐渐积累这些表意抒情的符号。

三.表达技巧:

1.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

2.表现手法: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

四.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淡泊名利、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五.诗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一读两看两找:看题目看作者找诗眼找意向(所写的景物)

题目;可能揭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作者: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就会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知人论世很重要。

诗眼:诗歌的重要句子,是诗人情感的流露,多是抒情句。

意向:一般情况,美景抒发喜情,悲景抒悲情。

六.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规范表达:字义+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绘()画面,流露()情感。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断:断绝,隔绝,运用动词,描绘了与家人音讯隔绝的境况,流露出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规范表达: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绘()画面,流露()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以内)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五)、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

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雪花飞舞的美景,流露出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六.中考古诗词鉴赏。

柳枝词(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载;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案:1.d(是握别诗)

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惜分飞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东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清幽,宁静。

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中考诗歌鉴赏

诗歌常见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 平淡醇美 朴实无华 多用口语 明白晓畅 华美绚丽 色彩明快 简练生动。雄浑豪放 苍凉悲壮 沉郁顿挫 委婉含蓄 缠绵婉约 有节奏感 有 美 有艺术感染力 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赏析艺术手法。古诗词 曲 的表达技巧常考三大类 1 修辞方法 见前。2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中考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题答案。一。20 d 线索 与 反衬 的说法均错误 21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22 这些诗文视角不同 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

中考诗歌鉴赏

中考冲刺点拨与提升专题一诗歌鉴赏。备考导航。知识盘点。考点梳理。作为一个诗词大国,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也对这项内容做了明确的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审美情趣。同时,要求学会诗歌创作。这部分知识所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