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和利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
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物。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
第三节atp的主要**---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
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或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粒体中进行): 场所发生反应产物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多种酶无氧气参与、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
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相关概念: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历程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
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2023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七、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条件光、色素、酶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变化水的分解:h2o → h] +o2↑ atp的生成:
adp + pi → atp 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条件酶、atp、[h] 场所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 c3的还原: c3 + h] →ch2o)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总反应式 co2 + h2o o2 + ch2o)
中考作文 第五章结构
第五章结构。引言 好的作文,不仅要在内容上做到 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还要在结构形式上做到 言之有序 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的 灵魂 材料比作人的 血肉 那么结构就像人的 骨骼 骨架好,身材就好,心态也好 反之,肉体就会疼痛,心灵也备受折磨。所以,如何根据文章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要说的 话 自然 连贯 ...
12章知识结构
人体的营养。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 口腔 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2 咽和食道 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3 胃 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4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 大...
5章知识结构
2 凝华放热。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动理论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扩散现象及适应范围。1.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和 势能的总和。2.大小决定因素。内1.热传递。能 3.改变内能的方式 2.做功。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