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文章结构

发布 2021-05-29 09:36:28 阅读 7717

《湖心亭看雪》文章结构。

导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本文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文章结构。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

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中心思想: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写作方法。1、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2、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文章主题。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阅读题。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6.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7.“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8.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9.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0.“痴”与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1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五篇。清新淡雅的笔墨令我对作者充满崇敬之情,这是怎样的豁达与开阔的胸襟啊!感谢张岱,能将这好文字留给后人享读。然而,真正令我感动的是张岱的仕子之情。张岱是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 戏剧,实为享乐之士。然而明亡后,国破家亡之痛使他不再从仕,入山着...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

不管是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唯美,还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 的豪迈,这都说明雪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这不,这儿也来了个写雪的文人。可他是个另类,文笔清新淡雅不假,但是思想实在成问题。此人乃张岱,此文乃 湖心亭看雪 文章的开头就很值得咱们说道说道。崇祯五年十二月 充分体现了他对明朝的眷恋。我都恨不得敲着他的...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1 不管是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唯美,还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 的豪迈,这都说明雪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这不,这儿也来了个写雪的文人。可他是个另类,文笔清新淡雅不假,但是。思想实在成问题。此人乃张岱,此文乃 湖心亭看雪 文章的开头就很值得咱们说道说道。崇祯五年十二月 充分体现了他对明朝的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