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地估价概述。
第一节地价的概念。
一、土地**:地租的资本化。实际中可以表现为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形式。
我国土地**:取得多年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一种代价,而不是土地所有权的**。
二、地价的特点。
1.表示方式不同。
2.**基础不同:土地**是土地权利和收益的购买**。
3.形成时间不同。
4.土地**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高低不由生产成本决定。 现实中土地的开发是有成本的,在土地**中应该得到体现。实质是地价的附加。
5.地价主要由地产需求决定。
6.地价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7.地价呈明显上升趋势,地价上升的速度高于一般商品**的上升速度。由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土地具有稀缺性,且对土地的需求总是持续增加的;其次,由于整个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导致利润有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地价呈上升势态。
8.市场结构不同:土地**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
9.折旧现象不同。
三、地价的分类。
(1)按土地权利分类: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等。
(2)按土地**形成的方式分:交易**和评估**(交易底价、②、基准地价、课税**)
3)按**管理手段分:申报地价、公告(示)地价。
(4)按土地**表示方法分:土地总**、单位面积地价、楼面地价等。
四、影响土地**的因素分析。
(一)一般因素。
1.行政因素:土地制度、往房制度、城市规划、地价政策、税收政策、交通管制和行政隶属变更等。
2.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家庭人口构成。
3.社会因素:政治安定状况、社会治安状况、房地产投机、城市化进程等。
4.国际因素:国际经济状况、国际政治因素。
5.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储蓄和投资水平、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物价变、利率水平。
(二)区域因素:地区的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和公用设施条件、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等。
(三)个别因素:面积、宽度、深度、形状、坡度、宗地基础设施条件、宗地临街状况、城市规划限制(宗地容积率、建筑物高度、建筑密度、宗地用途)、土地使用年限。
第二节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一、土地估价概念。
二、土地估价原则:(前四个原则最重要)
1)替代原则。市场比较法以其为基础,收益还原法也与其有较深渊源。
2)预期收益原则。剩余法估价及收益还原法估价中土地收益确定。
3)最有效使用原则。最有效使用应当以**原则和变动原则为基础。
4)报酬递增、递减原则。这一原则与最有效使用原则密切相关。
5)需求与供给原则。土地有其特有的供求规律,竞争主要在需求方面进行,因此,地价不能仅根据均衡法则来决定。此外,还应考虑时间因素,作动态分析。
供需原则以预期收益原则、变动原则和竞争原则为基础。
6)竞争和超额利润原则。该原则与供需原则、替代原则、最有效使用原则密切相关,是收益还原法估价的基础之一。
7)贡献原则。可据以通过土地及建筑物等构成因素的贡献来估价,它是收益递增递减原则的应用,也是收益还原法和剩余法估价的基础。
8)变动原则。土地**形成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9)协调原则。在土地估价时,应认真分析土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
三、土地估价方法:
1、基本估价方法又分为: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和成本逼近法。
2、应用估价法(大量估价法):路线价估价法、标准宗地估价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等。
第二章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还有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
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商业地租)和经济地租(理论地租,即土地产品收入除去成本的剩余部分)两类。
近代西方经济学将其分为:广义地租和狭义地租。准地租。
二、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本章重点)
1、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1)级差地租: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
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更肥沃)和级差地租ⅱ(追加投资)。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租有区别。
三、西方地租地价理论。
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
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
1)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的观点:理论基础是“生产三要素论”,目的是想证明地租来自土地的作用,而不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2)美国的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观点:反映在2023年发表的《关于地租之性质及其进步的研究》中,地租的概念,剩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3、西方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
1)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论述的几个特点。
2)政策因素与地租和地价。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实质性规划政策和程序性规划政策)和城市基础设施政策。
3)地租模型——阿兰索的地租模型。
突出贡献:空间的考虑、区位平衡概念、城市地租计算的理论方法。
通过基本公式、满意程度函数、买价曲线来分析家庭(企业)的区位平衡。
土地市场取得平衡的条件以及平衡区位地价公式。
对阿兰索地租模型的评价。
四、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指导作用。
1、绝对地租是土地**存在的根源。
2、级差地租的存在是决定土地**高低的主要因素。
3、垄断地租是导致特殊地段土地**高的主要原因。
五、区位理论。
1、土地区位的概念。
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2、农业区位论——杜能。
1)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
2)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p最大利润+t运费=v市场**-e生产成本=k(k表示常数)
3)杜能圈:六种耕作制度(自由农作、林业、谷物轮作、草田轮作、三圃农作、放牧区)
3、工业区位理论——韦伯。
1)基本假设。
2)关于运输成本定向工业区位的分析。
绝对重量、相对重量、原料指数。
3)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4)聚集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4、中心地理理论——克里斯塔勒。
1)几个基本概念。
2)假设条件。
3)六边形市场区。
4)市场等级序列。
5)中心地体系的基本模型:市场原则k=3、交通原则k=4、行政原则k=7
5、影响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繁华程度、交通状况或通达程度、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完备程度、人口密度等。
2)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坡度、土地承载力、洪水淹没及排水状况、公园与绿地、环境质量等。
3)行政因素:城镇规划。
6、区位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作用。
1)区位是决定城市土地利用价值的重要因素。
2)区位是衡量地租、地价的主要标尺
第三章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第一节概述。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分等对象:城市市区、城镇镇区。 定级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二、土地分等定级与土地估价的关系:土地分等定级评定的是土地使用价值,土地估价是评定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反映出的**。两者相辅相成,又未必一致。
三、土地分等定级体系与方法。
1)土地分等定级体系:城镇之间的土地等、城镇内部的土地级(综合定级、分类定级)。50万非农业人口以上大城市要综合及分类定级,其他综合定级。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多因素分值加和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常用公式: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完整方法的两个步骤:1)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初步划分土地等或级;2)再通过数据进行土地收益测算进行校验。
4、土地定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地域分异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第二节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因素分析。
一、 因素分析。
二、 因素指标类型。
三、 确定土地分等定级因素、因子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四、 因素因子权重确定:方法:特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数理统计法。
第三节城镇土地分等的程序与方法。
1、土地分等程序。
1) 开展城镇土地分等准备工作。
2) 进行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取、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3) 计算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以初步划定城镇等别。
4) 验证、调整分等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土地等别。
5) 编制城镇土地分等成果。
2、土地分等资料收集与调查。
包括基本资料、区位资料、聚集规模资料、基础设施资料、投入产出水平资料、经济发展水平资料、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和区域土地**潜力资料等八个方面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土地分等因素因子分值计算。
1) 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计算的基本原则。
2) 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计算的标准化公式。
土地分等因子分值计算需要采取标准化的方式,通常有位序标准化和极值标准化两种,两种标准化的公式。
3) 涉及指数方式的因子指标计算。
a.城镇交通条件指数计算。
b.城镇对外辐射能力指数计算。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涉及的有关因子指数计算。
4、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和等别划分。
1) 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和等别初步划分。
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真题2023年
判断题。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根据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农产品的生产 只能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 决定 土地和一般商品均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但土地估价方法和商品 评估方法完全不同 基准地价一般是征收土地增值税和征收土地补偿的依据 估价上的折旧注重的是价值的减损,...
小学英语听说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讲解
专题讲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小谢乃莹。终结性评价 如期末考试 结业考试等 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 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 听力考试和...
我的新课程实践与思考讲解
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作文教学。竺锡女奉化西坞中学。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一般都由教师命题。让学生写时战战兢兢,担心离题,担心字数太少或太多,担心文体错乱 这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 自由创造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