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量測系統分析。
品管部iso办编制。
管理者代表编制:
msa量測系統分析。
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根据定义,一个测量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值(数据)作为输出。这样看待测量系统是有用的,因为这可以使用我们运用统计过程控制领域证明了有效性的所有概念、原理和工具。
基准值。人为规定的可接受值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作为真值的替代。
真值。物品的实际值未知的和不可知的。
准确度。接近真值或可接受的基准值包括位置和宽度误差的影响。
偏倚。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和基准值之间的差异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换句话说,稳定性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线性。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的不同被称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大小的变化。
重复性。由一位评价人多次使用一种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
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同一个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时产生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或方法的误差。
grr或量具r&r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评估测量系统能力;依据使用的方法,可能包括或不包括时间影响。
计量型偏倚分析方法。
1.测出数据表。
a.获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得不到,则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据的生产零件,指定其为偏倚分析的标准样本。
在工具室测量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值作为“基准值”
b.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
c.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用专业知识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对于n<30时的解释或分析,应当特别注意。
2.求它的平均值。
a.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
3.测出产品的真实值。
a.使用比原来仪器精密一倍以上的仪器测试出产品的真实值。
4.算出他的偏倚。
a.平均值-真值=偏倚。
5.算出他的偏性(公差范围)
a.(正公差)-(负公差)=偏性。
6.判断要求。
a.偏倚÷偏性(公差范围)×100%
偏倚≦5%接收偏倚=5%-15%可以接收需要改善偏倚>15%不接收。
稳定性分析方法。
1.取一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该样品不可获得,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的生产零件,指定其为稳定性分析的标准样本。
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不需要一个已知基准值。
2.定期测量基准样品3-5次,决定样本容量和频率时考虑的因素有:校准周期、使用频率、修理次数和使用环境等。读数应在不同时间代表测量系统实际使用的情况。
3.将测量值描绘在《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记录的xbar-r控制图上。
4.计算控制界限,并依控制图判读规则对不稳定或失控作出判断,如有不稳或异常现象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对量具进行校准或维修)
5.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记录于《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
1. 随机选定三名检验员,标以a、b、c,检验员选取需注意代表性,如生产部门检验员与质检部门检验员的相互搭配、白班与夜班检验员的相互搭配等。
2. 抽取同一种型号产品样本5至10件,标上编号,被选定的样品尽可能反映整过程的变差。另注意检验人员应无法看到产品编号,以保证盲测。
3. 每一检验员对同一产品的同一特性以盲测的形式重复测量2~3次并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统计好并填入《重复再现性分析报告》中。
重复再现性接受准则:
1)grr<10%可接受。
2) grr 10%-<30%量具系统视情况接受依其应用的重要性、费用及修理费而定。
3) grr>30%测量系统不能接受,测量系统需要改进,应努力找到问题所在并纠正。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大样法)
1)任取同一型号的产品50件(应包括有合格及不合格的产品)并予以编号,编号不可。
让检验员知道,也不可让他们知道正在做测量系统分析,以保证盲测。
2)选择三位检验员分为a、b、c。
3)由这三位检验员测量所有产品三次,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大样法分析报告》
合乎规格界线的零件则填入“1”,反之则填入“0”。
结果判读。1)若测量结果有效性≥90%、漏发警报的比例≤2%、误发警报比例≤5%,则被接受。
2)若测量结果有效性≥80%、漏发警报的比例≤5%、误发警报比例≤10%,则改进。
或再评价。3)若测量结果有效性<80%、漏发警报的比例>5%、误发警报比例>10%,则不。
能被接受,应寻求替代的测量系统。
用软件kappa分析(kappa值大于或者等于0.96判断ok kappa值小于。
或者等于0.96判断ok)
测量系统所应具有之统计特性。
1.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2.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差小。
3.变差应小于公差带。
4.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5.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目的:
确定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
评估新的测量仪器。
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
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
测量系统的评定。
测量系统的评定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称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
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第一阶段试验主要有二个目的:
(1)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2)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着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之空间及环境。
2.第二阶段的评定。
(1)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2)常见的就是“量具grr”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测量系统分析注意事项。
量具和测试设备是否能够被正确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spc数据的精准性。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整个系统性能的最优化,需要对设备进行评估。当然,设备评估不只是在实验室里,而且也要在生产环境中进行。
那么,如何做好测量系统分析?
1.独立数据库——完全与odbc兼容,并可在任何odbc数据库下正常运行。
2.简易的数据录入界面——易于操作员使用并学习。
3.多量具、特性及计算栏——在一个分析中进行多个研究,并得出更为广泛和有意义的结果。
4.多样化报告与控制图分析——为每个量具研究提供五个单独的报告及控制图分析,并可为不同管理层量身定制报告。
MSA培训
msa的培训资料。做msa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变差的 避免这些变差影响系统产生的结果,并能定量表示和传递特定的测量系统的局限性,从而确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不断地改进测量系统,使测量系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生产中。首先,我们要了解以下定义 1.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 程序 量具 设备 软件...
MSA培训大纲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程背景 如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如何分析研究检验员的工作质量?测试结果不准确怎么办?测量系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课程目的是使公司相关人员掌握测量系统变差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了解所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量具的变差,并对不合格的量具进行分析 改进,提高检验 测量 ...
MSA培训教材
第 i 章。通用測量系統指南。第一節。引言 目的和術語。引言。測量數据的使用比以前更頻繁 更廣泛 例如 是否調整制造過程現在普遍依据測量數据來決定 把測量數据或由它們計算出的一些統計量 与這一過程的統計控制限值相比較 如果比較結果表明這一過程在統計控制之外 那么要做某种調整 否則 這一過程就允許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