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译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

发布 2021-05-05 07:30:28 阅读 1574

一、规范的译表达。

口译是讲话人、听讲人和语言构成的整体,缺一不可。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既然是体系,就有其在文化,逻辑和句法等层面的标准和规范。另外,格雷斯认为人们交谈的过程当中也是遵守一定准则的,即合作原则的四标准。

此外译是翻译的一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严复的“信、达、雅”已经成为翻译的标准。也就是说,规范的译表达应该是符合语言层面,会话层面和翻译准则层面标准的。

二、口译中的不规范表达。

然而,口译过程包括“听-记忆-重组-译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对译员来讲,最困难最有挑战的部分就是如何平衡正确理解原语以及用易于理解的目标语正确的将原话译出之间的关系。

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各种文化又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历史,所以文化间的对应空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现场紧张的气氛下,口译员碰到一时难以找到对应语的情况比比皆是。于是情急之下,不规范表达在译中屡屡出现。

这些现象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二是习语的不规范性和不规范翻译;三是译中非精确表达;四是中国英语的应用。

1、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

低层级化并非低级化,话语可按照它的语言结构和措词来分等级。,通常表现在语言质量上,结构松散,组织欠佳,这些都违背了格雷斯的合作原则。

口译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一说起话来便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有时候说的话完全不着边际。有时即习性使得原语言说话者语言结构无序,这也是日常语的特征之一。也有可能在思维不够严密,个人情绪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了这种松散,冗长甚至带有大量不符合语法和逻辑的话语,或者夹杂有大量习语,俚语或多余成分。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可以礼貌的等待对方把话说完,但没必要将对方所说的话全部翻译出来,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也会令交谈另一方感到空洞、冗长。

为了保证双方交流的流畅,口译人员必须尽快地将源语译成目的语,因此,要求口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出成章几乎是一种近似苛刻的要求。情急之下的译的直接结果是扩大语义对应幅度和格式限度。

例如:请问香港有什么地方使您情有独钟?译:what’s your f**orite place in hongkong?这样的译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信”的尺度。

2、习语。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多采的习语,这也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这些特殊的语言成分都有着非常浓烈的民族和修辞色彩,鲜明的形象或地方特色。

它们是独立的,不规则但又是固定的,无疑对译员来说是一大障碍。有些英语习语具有违反语法规则,不合逻辑的特点。例如“ups and downs”(起伏)和“ins and outs”(底细)中,介词被当作名词用,这在英语语法中是允许的。

在“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中,“cut”按照语法应该是“cuts”;另外,to cry one’s eyes out的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哭出来了”,to h**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非常吃惊)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在中”,as fit as a fiddle的字面意思是“像提琴一样强壮”这些俗语如果用逻辑层面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同样,部分汉语习语也具有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的情况,汉语习语通常是由文言来表达的,文言和现代汉语还是有区别的。例如,“莫名其妙”的字面意思是“莫名他的妙”;“三心二意”是“三个心,两个意”。有些习语例如“一叶知秋”就不能用现代语法来解释。

“胡说八道”中的“八道”,“吃得开”和“吃不开”就不能用逻辑来理解。转。

贴于中语言结构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使得英汉习语不能找到它们精确的词语或表达对应,所以原来的格式就不再被追寻。习语通常在一种更泛的层面被重组,有些词组被抛弃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语言重组又一次违背了翻译标准中的“信”的原则。

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更多信息请访问:译: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而不是: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e guessed it was ablessing in disguise.

3、口译中的非精确表达。

精确的译表达是口译人员所应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译中,熟悉基本专业知识和大量专业术语是口译人员能够进行精确译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术语的精确运用能让内行人一听即明,对顺利完成译任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执行译任务重仍然。

难免碰到一些不曾知道的术语,这个时候又不能像笔译一样可以求助于字典,因该如何是好?遇到这种情况,口译人员通常只有另辟蹊径来达到成功突围,通常采取意译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某个专业术语的专业译法,根据该术语的含义选择具有这种含义的词语进行翻译,或者对要译的术语加以形容。

比如,“冲洗液”这个专有名词“drilling fluid”,在对钻探工程专业术语知之甚少的译员来说,可以在情急之下译成“a kind of washing liquid to protect the core”(一种保护岩芯的冲洗液),并可以再追加一句“what do you call it?”在这类无法精确翻译的情况下,采取这种非精确释意法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翻译人员应该具备这种另辟蹊径的灵变性。

无论如何,只要能变着法子让对方明白彼此的意思,译的主要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

4、中国英语的应用。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or chinese english)不是chinglish,它是指在英语构词法的基础上,赋予中国特色的词汇或表达以满足文化空白中的零对应。随着英语的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英语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不同,中国英语是基于英语又融合汉语的一种英语。

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文化。如****,“three representatives”,尽管这种词汇和表达没有编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国英语在译场合的使用越来越多。

三、不规范表达的可接受性。

尽管上述表达在语法,逻辑,句法和语用等层面的不规范表现,但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实例证明,这些不规范表达不会给交谈双方带来理解上的任何不便,同时也使译过程流畅,挽救了许多尴尬场面。其实其可接受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理论支持:语言的共性。

尽管各国语言不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因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对自然、社会、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共同或相似的认识,所以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一种相似或相同的信息。人类语言的共性可以归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意识共性,也就是对自然现象、物体、事件和状态的共性认识;第二,思维共性,这种共性包括对对应物的相似思维;第三,结构共性,不同人类语言在结构组织上总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就是这些共性使得同一语言环境下的不同说话者和听者能够懂得与标准或习惯性语言表达不太符合的译语。

口译中的常用表达

a city of severe water shortage 严重缺水城市。a well known regional event of the industry 地区行业盛会。achieve complete ceremony 取得圆满成功。acutely aware 清醒地看到。attach ...

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技巧

作者 刘帆毛新月。北方文学 2018年第12期。摘要 在口译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大量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对于译员来说相对困难。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往往会出错,因此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 准确地进行数字口译,这对口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就英语口语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

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 邓晨。大观 2015年第01期。摘要 由于中英数字在计量单位上的差异性,在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成为了翻译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翻译活动,也是中英文口译中极易出错的一个环节。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实现数字口译,这对口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归纳中英数字表达上各自的特点,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