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

发布 2021-04-30 02:14:28 阅读 657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问题。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问题。

二、学习目标:

1.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能够运用超重、失重观点分析相关问题。

2. 掌握临界与极值问题及瞬时加速度问题的求解方法。

3. 重点掌握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重要的习题类型及解法。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1. 适用范围。

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对于高速运动的问题,需用相对论解决;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需用量子力学解决。

2. 适用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只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地面及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均可视为惯性系。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

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

3. 说明。

1)无论是哪种情况,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加速度。

2)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所受力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共同决定的。

三)超重与失重。

1. 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1)真重:即重力,从力的性质上讲,真重属于万有引力。

2)视重:悬绳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叫做视重。从力的性质上讲,视重属于弹力。

3)超重:视重大于真重的现象。

4)失重:视重小于真重的现象。

5)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2. 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g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 理解要点。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真重)始终存在,且是恒量,发生变化的只是悬绳对物体的拉力或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视重)。

2)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由重力所产生的一切现象消失,例如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天平失效等。

3)发生“超重”或“失重”的现象只决定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超重和失重现象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问题1:超重与失重问题的理解问题:

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着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已知火箭总长58.3m,发射塔高105.

0m,点火后,经7.0s火箭离开发射塔。设火箭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则在火箭离开发射塔的过程中。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火箭的加速度多大?

2)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受到飞船对他的作用力为多大?()

解析:(1)由于火箭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火箭由静止发射,飞离发射塔时发生的位移为发射塔的高度105.0m,经历的时间是7.0s,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

2)对宇航员受力分析如图,宇航员受重力mg,飞船对宇航员的支持力fn,由于宇航员坐在火箭飞船中,则他的加速度和火箭的加速度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四)瞬时加速度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明确三种基本模型的特点。

1. “绳”和“线”,一般都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

2)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弯曲)。由此特点可知,绳及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是沿着绳子且背离受力物体的方向。

3)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2. “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弹簧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2)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橡皮绳能弯曲)。

3)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或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所受的弹力立即消失。

3. “轻杆”和“轻棒”,质量可忽略不计,不考虑其形变量,其弹力可突变,弹力的方向可与杆或棒成任意角度。

问题2:瞬时加速度问题:

如图甲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之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再用一根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求在剪断细线的瞬间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解析:先作出两个物体在未剪断细线时的受力图如图乙所示,可知。剪断细线后,再作出两个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细线中的弹力f2立即消失,而弹簧的弹力不变,故图中物体a的加速度为2g,方向向下,而物体b的加速度为零。

答案:变式1:

四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分别用三条轻绳和一根轻弹簧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a1、b1,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的加速度分别用a1、a2、a3和a4表示,则( )

a. b.

c. d.

答案:a五)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几种典型思维方法。

1. 物理解题中物理理想化模型的建立。

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研究物理问题时,可利用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法,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或实物体系,即构成模型。

从本质上讲,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明确物理过程”、“在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其实就是指要正确地构建物理模型。

因此,我们研究物理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什么模型,再弄清楚物理过程是什么模型,才可以运用恰当的物理规律解题。

2. 假设法。

假设法是解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用假设法解题,一般依题意从某一假设入手,然后运用物理规律得出结果,再进行适当讨论,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这样解题科学严谨、合乎逻辑,而且可以拓宽思路。

3. 极限法(或称临界条件法)

在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将发生突变,此状态叫临界状态,相应的待求物理量的值叫临界值。利用临界值来作为解题思路的起点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途径,这种方法称为临界条件法。这种方法是将物体的变化过程推至极限——临界状态,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件,准确分析物理过程进行求解。

4. 程序法。

按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简称“程序法”。“程序法”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注意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

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传送带传送重g=5n的物体(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求在下述情况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1)传送带静止。

2)传送带以v=5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动。

3)传送带以的加速度斜向下运动。

解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1)传送带静止,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所以:

2)传送带匀速斜向上运动,情况与(1)相同。

f=2.5n.

3)传送带匀加速斜向下运动,设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式中负号说明f的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

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此时要采用假设法或极限分析法,看物体在不同的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尽快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

动力学中的典型临界问题: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0.

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或为零。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问题3: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分析和计算问题:

一大木箱,放在平板车的后部,到驾驶室的距离l=1.6m,如图所示,木箱与车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84,平板车以恒定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驾驶员刹车,使车均匀减速,为不让木箱撞击驾驶室,从开始刹车到车完全停下,至少要经过多少时间?

解析:设刹车后,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1,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这段时间内车所行驶的距离为s1,则有。

欲使t1小,a1应该大,但作用于木箱的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 ③

当时,木箱相对于车板向前滑动,从开始刹车到车完全停下,这段时间内木箱移动的距离为s2,有。

即。m/s2

因此木箱停定至少要。

变式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1m,质量为m=3kg的木板(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1)为使小物体不掉下去,f不能超过多少?

2)如果拉力f=10n恒定不变,求小物体所能获得的最大速率?

解析:(1)为使小物体不掉下去,必须让小物体和木板相对静止,即两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把小物体和木板看作整体,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小物体受力分析可知,其合力为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提供最大的加速度,即,联立两个式子可得:

2)小物体的加速度。

木板的加速度。

由。解得小物体滑出木板所用时间t=1s

小物体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变式5:如图所示,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顶面的夹角为60°和30°,物体质量为m。当小车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绳1和绳2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牛顿运动定律题型汇总

1 在海滨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示,人坐有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0,斜坡的倾角 37 sin37 0.6,cos37 0.8 斜坡...

牛顿定律常见题型

一 合成法求加速度 基础级 实用于只有二力作用时的加速运动。1 物体沿光滑倾斜角为的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二 运用正交分解求加速度 基础级 实用于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情况。2 必做题 如图 10 所示,质量m 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75。一个与水平方向成 37 角斜向...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高一物理第8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二 一 内容 组 本课学习内容是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4节 第6节,即牛顿第三定律 力学单位制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以下三点 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道什么是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