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文言特殊句式

发布 2021-04-28 23:10:28 阅读 5445

在阅读古文时,要读懂文章的大意,明确古人常用的特殊句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所以在高考中,两个翻译题中就有直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而除了直接有考题在文言特殊句式上赋分之外,要想读懂高考两个文言语段,从而顺利地做好古文的其他题目,即间接赋分的地方也很多,因为文言特殊句式会时常出现在两个语段的各个地方。

因此,在考场上如何快速、准确、清晰地掌握古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就尤为重要。如果说文言固定句式我们可以侧重用记忆的方法,因为它相对比较容易、简单,那么,对于相对复杂、容易混淆的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记忆就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才能理清、理顺,从而灵活运用。

下面就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小的技巧、方法:

我们可以先记住几个数字:四、四、四、四、四。

第一个“四”:就是文言特殊句式一共有四大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而这四大类中,判断句和省略句对于同学们来说相对简单,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被动句和倒装句中。

第二个“四”:对于被动句,它的标志性词语大致有四种:“见……于”“受……于”“为……所”“被”。

对于“见……于”这个结构,还有两种变体,就是只出现“见”或者只出现“于”,不过,只要记住“见”的后面加动词,而“于”的后面加动作行为的施动者,翻译时就会运用自如了。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为……所”的用法与之相似,只不过是“为”的后面加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而“所”的后面加动词。

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第三个四:最复杂的是倒装句,说得通俗些,就是古人说一句话的顺序与现在的人不大一样,甚至前后相反。它又分为四种情况,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分,“两前,两后”,即“宾语前臵”“谓语前臵”“介词短语后臵”“定语后臵”,对于这四种倒装句,“谓语前臵”和“介词短语后臵”相对容易,而“定语后臵”和“宾语前臵”相对复杂。

第四个“四”:对于“定语后臵”,它的标志性词语大致也有四种“中心词+有+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中心词+数(量)词”(通过课内的五个句子帮助记忆即可:“客有吹洞箫者”“石之铿然有声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第五个“四”:对于宾语前臵,类型也大致有四种,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臵(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前臵(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之”“是”等词提前宾语,“之”“是”是宾语前臵的标志,不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介词“以”的宾语,有时为了强调,也会前臵(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对于宾语前臵的前两种类型,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句式、代词、做宾语,同时最好记住一些常见的否定词(不、勿、毋、未、莫、无、弗)和疑问词(谁、孰、胡、奚、何、安、乌、恶、焉),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你判断否定句和疑问句。对于宾语前臵的第三种,可以借助成语来记,如“惟利是图”(图利),“惟命是从”(从命)。

这样,五个“四”就大致把所有的特殊句式串联起来,同学们记忆起来会既有宏观的、整体把握,同时也会对每个句式的表现形式有具体的、微观的认识。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

四 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足鸡豚 是 鸡豚足 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 鸡 猪丰足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全句是 汝之不惠甚矣 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 你...

文言特殊句式

1 判断句。1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2 用 为 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3 用 是 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 用副词 非 乃 即 则 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

文言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 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 但有时因修辞 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 用 者 也 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 表示提顿,也 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