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
例: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注意】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
2、用“……者也”、“也”、“者,……表判断。
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夫战,勇气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如:
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
2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失。)
4、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梁父,即楚将项燕。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此亡秦之续耳。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6、用“此……也”、“是……也”“斯……也”结构表示判断的,可译为“这是……”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7、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1、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不拘于时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见”“见……于……”表被动。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为”“为……所……”表示被动。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屈原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判别。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城之破也。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韩信拜大将。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
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笑”等就是此种用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三、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自述省。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主要是“于”“以”两词)。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6、分句的省略例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四、倒装句。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 (定)─宾。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置:主语——谓语。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美哉室!(室美哉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灼灼其华。(其华灼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
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 ②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二)定语后置:定语——中心语。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等的形式。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2、“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3、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中心词+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二缚一人诣王)
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闻道百。(庄子《秋水》)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形容词)”。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宾语前置:谓(动)——宾;介——宾。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
四 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足鸡豚 是 鸡豚足 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 鸡 猪丰足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全句是 汝之不惠甚矣 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 你...
文言特殊句式
1 判断句。1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2 用 为 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3 用 是 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 用副词 非 乃 即 则 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
文言特殊句式
2015中考备考专题 文言文固定短语和特殊句式。第一部分 文言文固定短语。1 有所 无所 其中 所 是助词,所 是 有 无 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 有 的 后者可译为 没有 的 2 所以 有两个意义,一是 的原因 二是 用来 的办法 3 是故 是以可译作 因此 所以 4 何如 奈何 若何可译作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