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 题型:翻译题。
高考题示范: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2分)
例2:2023年高考江西卷。
13(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答案】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采分点】“不吾叛”倒装,“焉”、“治”各1分,大意1分。
例3:2023年高考浙江卷。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课堂练习: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者” …也。
2) …也。
3) …者,……
4) …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夫战,勇气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粟者,民之所种。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环滁皆山也。
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问今是何世。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荀卿,赵人。
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予本非文人画士。
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注意下面句子: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重为乡党所笑。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翻译下面句子: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信而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用介词“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城陷而虏。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龙逢斩,比干剖。
小结: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1、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3、( 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三、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谓─ (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 “安在” “在安”
客何为者? “何为” “为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练习: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忌不自信不自信” “不信自”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未有之”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不欺余”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未之闻”“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练习、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
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b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小结: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06年广东卷)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
”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
“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
“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
谁撞,即撞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
⑨除之——除掉他。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
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
四 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足鸡豚 是 鸡豚足 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 鸡 猪丰足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全句是 汝之不惠甚矣 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 你...
文言特殊句式
1 判断句。1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2 用 为 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3 用 是 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 用副词 非 乃 即 则 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
文言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 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 但有时因修辞 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 用 者 也 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 表示提顿,也 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