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

发布 2021-04-21 12:50:28 阅读 8073

二、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省略句和变式句等五种。

一)判断句。

文言文的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其基本形式为“……者,……也”,或只用“者”或“也”。有时也会用“乃”、“即”、“为”、“非”(否定)等词表判断。

还有的是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的被动句,常常要借助一些介词表被动。

1.用“于”“受……于……”表被动。例如: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例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被动句也有动词本身表被动的,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疑问句。

文言文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何、曷、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1.用疑问代词的。例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伐檀》)

沛公安在?(《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

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省略句。

省略句子成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省略主语。如:

1)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捕蛇者说》)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例(1)“黑质”前省“蛇”,“触草木”前省“蛇”,“尽死”前省“草木”,是承前省。例(2)“度我至军中”前省“公”,是蒙后省。例(3)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孟子”和“齐宣王”,是对话中省略人称。

主语省略的语句,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文言文代词“之”、“其”通常不作主语,于是为了避免重复前面已作主语的名词,便用省略主语的办法以求精练。

2.省略谓语。如:

1)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例(1)“再”、“三”前承前句省略了“鼓”,是承前省。例(2)“不能举”前省略了“恐”,是蒙后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后面分句中的谓语(或谓语动词),语句更精练。

蒙后省要联系后面分句才能明白。

3.省略宾语。如:

孟尝君予( )车五十乘,金五百斤。《冯谖客孟尝君》)

予”后省略了“之”,代冯谖。文言文中省略宾语(或中心词)的情况较常见,多可用代词“之”作省去的宾语。省去的宾语,当然也不一定是“之”。

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如:

1)秦王不怿,为( )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2)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

例(1)“为”后省略了“之”,代赵王;例(2)“与”后省略了“之”,代项羽、项伯辈。介词“为”、“与”省略的宾语,多是代词“之”。

5.省略介词“于”、“以”、“自”。如:

1)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

2)若为佣耕,何( )富贵也。(《陈涉世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白帝,喜至江陵。(《三峡》)

这三个例句,分别省略介词“于”(在)、“以”(凭靠)、“自”(从)。

五)变式句。

1.主谓倒装句(亦称谓语前置句)

甚矣,妆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是主语, “甚矣”是谓语。像这样主谓倒置的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这种主谓倒置的情况多见于感叹句或疑问句,是为了加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

2.宾语前置句。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置于动词前。如: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莫我肯顾。(《硕鼠》)

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在这种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如。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时“之”和“是”只是提宾的标志,无实义。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如: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唯利是图。(成语)

3.定语后置句。

1)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人”、“僧”是中心词, “可使报秦”、“富”是中心词的后置定语,用“者”或再加“之”表示。“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蓁之人”,“僧之富者”即“富之僧”。定语后置,只用于修饰性的定语,不用于领属性的定语。

定语后置时,多在后面加“者”字表示。这种“者”,相当现代汉语的“的”。也有加“之”的。

所以定语后置的常见格式有二:一种是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一种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定语后置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宾语。

4.介词结构后置句。

1)介词结构“于……”放在谓语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译时要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如:

败秦师于殽。(在殽山打败秦军。《殽之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从蓝草提取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劝学》)

2)介词结构“以……”放在谓语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译时要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如: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酒醒了能用文章记叙这乐趣的,是太守啊。《醉翁亭记》)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

四 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足鸡豚 是 鸡豚足 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 鸡 猪丰足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全句是 汝之不惠甚矣 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 你...

文言特殊句式

1 判断句。1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2 用 为 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3 用 是 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 用副词 非 乃 即 则 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

文言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 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 但有时因修辞 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 用 者 也 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 表示提顿,也 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