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知识的修辞方法

发布 2021-04-28 20:18:28 阅读 7437

[知识要点]

修辞包括人们常常说的比喻、排比、夸张、拟人这些"修辞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辞手法或者修辞方法,不过,修辞的内容很广泛,还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修改病句等。

一、词语的选择。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鲁迅《社戏》)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鲁迅《社戏》)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魏巍《我的老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鲁迅《社戏》)

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周立波《分马》)

如果不注意选择词语,就可能意思表达得不那么准确。例如:"这种民间验方对感冒初期,恶寒咳嗽,有一定的防治作?

,这"防治"就值得考虑。既然已经咳嗽了,那就不是防治的问题,而应当是**,选用"**"才对。要说防治,那是防治感冒进一步加重,可这里是对"感冒初期"说的,没有提到感冒加剧的问题,可见用词不当。

有一次,报纸报道台湾东吴大学的校长章孝慈(蒋介石的孙子)到桂林他母亲安葬地扫墓的消息,说:"今天是清明节,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在桂林为其生母章亚若扫墓。""生母"是"生身的母亲",章孝慈确实是章亚若的亲生子,似乎这个词用得对。

可是仔细一琢磨,有问题。"生母"一词总是同其他相关词对举着使用的。相关的词有"继母"(后母)"养母""嫡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等。

譬如说,"我为生母扫了墓",这个人有继母,这"生母"用得才有意义。要是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其他的"母",说"我为生母扫墓了",别人就会产生疑问:他还有其他的母亲吗?

人家章校长有没有"继母"、"后母"、"养母"、"嫡母"?咱们不知道,报纸也没有说,读者只好留下一个"悬念"。其实,这里选用"母亲"这个词就满好。

语文课本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选词用词十分恰当的例子。什么孔乙己"排"出了九文钱大啦,什么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啦,什么黑色的人"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人血馒头、"塞"给老拴啦,……多得很。从这些准确恰当地选词用词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选词用词是有一些要求的。

1、准确。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单个的词,大概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除非是反映了那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如"鬼"、"神"、"上帝"、"热质"、"以太"之类。

你要是说"汽车"、"天王星"、"电子计算机",那没有一个不能反映实际事物的。问题是词与词配合在一起,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能不能反映客观实际就不一定了。写文章时写出了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词语,就要加以修改,选择另外语词。

作家们常常非常注意这一点,发现自己的作品里有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词语,就寻找适合客观实际的词儿。

(1)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

(2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富细致的感情。(魏巍修改《谁是最可爱的人》)

"丰盛"的对象是物质很丰富;同"感情"配合,用来形容感情,是弄错了对象,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丰富"的对象是物质、精神两个方面都丰厚。这里是形容属于精神方面的感情,所以作者修改时?

丰盛"改为"丰富",这就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了。

(3)这个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

4)这个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

魏巍修改《谁是最可爱的人》)

原先写的是"声音"。单独一个词,当然反映了"声波通过听觉产生的印象"。但是同"缓慢"一配合,就说明声音的速度了。

在一般情况下,声波在空气里传播的速度变化是不大的,除非气温相差很大,说"他的声音是缓慢的"就不能反映实际状况。改为"声调",同"缓慢"配合,表示语流不快,就能够反映实际了。 下面句子里都有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实际的词语。

(5)目前在我市销售的"中槐茶"就是针对中老年健康的普遍状况而设计的保健饮品。

(6)北京市的高层建筑纷纷破土而出,如雨后春笋般地屹立在各个城区。

(7)4702号车是团市委命名的"首都青年号",8年来热情为顾客服务,雄风不减。

(8)市领导深入托幼园所慰问小朋友(报纸标题)

(9)他喝得醉醺醺的,蹒跚地走出了酒馆。

(5)的"茶",生长在茶树上,是不能"设计"的,只有成品茶,才有设计的成分。这里用"设计",显然有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如改为"生产"。"生产"既可以照顾生长在树上的茶叶,也可以照顾到成品茶叶。

(6)的"破土而出",通常指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用来形容高层建筑,不能反映高层建筑纷纷出现的状况,可以改为"拔地而起"。(7)的"雄风"指威风,用在这里不能反映热情为顾客服务的状况,可以改为"8年来热心为顾客服务,热情不减"。(8)的"慰问"往往是用语言或者物质对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或者受难者表示安慰、问候。

小朋友不属于这些人,用"慰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改为"问候"或者"看望"。 9)的"蹒跚"的对象是脚腿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一般用来形容老年人。这里却用来形容醉鬼。

醉鬼走路的样子应当是踉踉跄跄,所以改?踉踉跄跄"符合实际。

2、贴切。贴切,就是用词要贴近、切合对象的情况,是对准确用词的更进一步的要求。用词对象各种各样,因此,选词用词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甚至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

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基本意思相同或者大体一样,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特别要求贴切;用词不贴切,往往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不当造成的。下面几句就是近义词使用不当的例子。

(1)咱们班对损坏的篮球架该不该赔偿,只好听校委会的判决。

"判决"是法律用语,它的对象是诉讼者或者犯人。校委会不是法庭,"咱们班"也不是犯人或诉讼者,可见"判决"不贴切,应当改用近义词"裁决"。"裁决"适合于一般人产生的一般性的纠纷。

(2)她从不轻易地夸耀自己的儿子,唯恐儿子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份量。

"夸耀"的对象是自己,如"他老是夸耀自己过去有着光荣的历史、巨大的功劳、极高的权势、极大的本领"。这里说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儿子",使用"夸耀"不贴切,应该改为近义词"夸"、"夸奖"或者"称赞"。

(3)这篇**立意不错,乡土气息也很浓,只是乱用方言土语,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方言土语用得太多,就会限制**的流传范围。

"乱用"强调不按照规则去用,它的对象是任意使用,用错了。这里指"方言土语用得太多",不是用错了,应该选择近义词"滥用",才更加切合对象的情况。

(4)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5)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袁鹰修改《井冈翠竹》)

"峻峭"是用来形容山的,形容山高而陡,它的对象不是毛竹。原稿弄错了对象,所以改为也是形容高大的"修直"。"修直"是又高又直"的意思,把毛竹当作对象,意思就非常贴切了。

(6)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为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多少记忆!

(7)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为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

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多少回忆!(袁鹰修改《井冈翠竹》)

"记忆"的对象是把对事物的印象保存在脑子里,"回忆"的对象是唤起对过去的事物的记忆。这里讲老战士唤起了对红军在井冈山战斗的记忆,当然应该使用"回忆"才能贴切地表示所说的对象,作者修改时便改用了近义词"回忆"。

(8)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之我感激,给我奖励的一个。

(9)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之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修改《藤野先生》)

先写"奖励",奖励是给予荣誉或物质表示嘉奖。从上下文看,这个词用得不贴切。因为鲁迅在日本留学,是一个留学生;藤野先生只是他的老师,作为个人,不大可能用给予荣誉或物质的办法来嘉奖鲁迅。

修改《藤野先生》的时候,鲁迅?奖励"改成了"鼓励"。"鼓励"反映在精神上给予嘉奖,符合师生关系,这就比使用"奖励"贴切了。

3、和谐。下面句子里,都有让人感到别扭的词。

(1)街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围着一圈人。一些人老是伸着脖,一个劲往里瞧。

(2)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已经举了许许多多的例加以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3)人类个体的脑,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如果把潜力都开发出来,记忆容量连全世界的计算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

(4)在都市,杏花已经凋了,可是,这里的杏花却依然如故。

别扭在说明地方呢?(1)的"脖"应当是"脖子",(2)的"例"应当是"例子",(3)的"脑"应该是"脑子",(4)的"凋"应该是"凋谢"。原来,在该用双音词的地方,都用了单音词,破坏了音节的和谐。

汉语是一种十分讲究音节和谐的语言。别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不讲究对偶,汉语的对偶句则用得很广泛。过春节、办喜事的时候,人们都喜欢贴副对联,报纸上的标题也常常是用对联写的,可见汉语是多么讲究对仗平衡了。

人们平时说话也十分注意平衡,说"打扫街道"可以,因为"打扫"和"街道"都是双音词,前后平衡对称,像副小对联,读起来感到和谐悦耳。要是说?打扫街",就失去平衡了。

说"阅读报纸"可以,也是因为平衡;要是说"阅读报",就不协调了。可见前头出现了双音词,后头如果有双音词而不用,有时候就会失去平衡?世界自然之谜",这个"之"就不能扔掉,因为"世界自然谜"不平衡。

哪怕是用文言文里面的"之",也要让"之谜"成为两个音节,同前头的"世界"、"自然"相称。这不是说,单音词就一定会产生不平衡的结果,巧妙地使用单音词,照样能够达到平衡的目的。例如"他讲课重点清""他讲课层次明"都站不稳,可是"他讲课重点清,层次明",一个"清",一个"明",都是单音词,互相照应,也做到了四平八稳。

当然,这决不是说,没法平衡也得追求平衡,"唐诗三百首",那个"首"不是单音词吗?字面上是平衡不了的,那就不要勉强。不过,在口语当中,人们可有办法对付,念的时候?

首"拉长,口语里也平衡了。一句话,能够平稳一些,总是平稳一些好,不平衡总归是不和谐。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思考与练习。一 填空。1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性质表现为 概括性 稳固性 和 民族性 2 实词和虚词的重要区别在于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3 代词分为 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4 一个语法单位的分类,可以按其外部的 组合特点 分,也可以按其内部的 结构特点 分。5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 作业。请从下面六道大题中任选两道做作业,作业必须手写,本科目上课的最后一天上午交齐 即23号上午 一 指出词类。指出词组的结构类。用 字投向远方中国制造的高兴得跳了起来条件很好是他正在表演分配他当了班长天南地北史诗般上街买票看电影。三 指出句型。1 多年失修的房子像冰窖一样冷。...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案

现代汉语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专业教学课程。授课对象 中文专业 专科升本科 课时 54主讲教师 朱景松。指定教材 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 现代汉语 增订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教学目的 现代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