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按照的关系,可分为:
明喻、暗喻(又名隐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排喻、连比)、倒喻(又名逆喻)、反喻、较喻(又名强喻)、互喻(又名回喻)、譬喻、饰喻、引喻、偏喻、缩喻、扩喻(类比)、曲喻等。
明喻。明喻是明显的打比方。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其基本格式是“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比方说、似乎、像……一样、像……似的、仿佛……似的、如……一般、……一样……似的”等。
例1: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窖,使人喘不过气来。——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例2:我顺着他的手望去,只见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已经变成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暗喻、隐喻。
暗喻:又叫“隐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关系,其基本格式是:“甲”是“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都是、简直是、无疑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有时没有比喻词。
例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例2:鲁迅用他那一只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嘴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论鲁迅》
借喻。借喻:以喻体代替本体,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说成是比喻的事物,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它的公式是:把甲说成乙,但不提到甲。
例1:霎时间,四面八方,电灯明亮,就象千万颗珍珠飞上天!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的银河失色,叫满湖的碧水生辉。——谢璞《珍珠赋》
例2:抓住了今天,你就抓住了生命,抓住了未来,你的青春就是美丽的,什么大水也冲不走它。——余心言《莫让年华付水流》
博喻、复喻、排喻、连比。
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它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的喻体构成的比喻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博喻由比喻的排迭,所以又叫排喻、连比。博喻的诸多喻体必须都相似于本体,不能硬凑生拚。
例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象老人,象巨象,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山水》
倒喻、逆喻。
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例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草原》
例2:一阵隆隆的雷声忽然从头上滚过……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金色的细雨》
反喻。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
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本体与喻体没有似点,以反托正。反喻的形式为:
本体不象喻体,本体不是喻体。是以否定的形式肯定本体的某一特征的比喻。
例1: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蟋蟀的住宅》
例2:小姑娘的天真心灵,不正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心愿》
较喻、强喻。
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让本体不如喻体或超过喻体,是用比较形式构成的比喻。常用“比”、“不如”、“赛过”、“比不上”等词语。
例1:因为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那是个十足的流氓,比魔鬼还要恶三分。——艾青《莱茵河流过的地方·慕尼黑》
例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互喻、回喻。
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
譬喻。譬喻: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
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既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饰喻。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的一种比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二是本体作中心语。
例1: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天山景物记》
引喻。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即是用喻体引出本体。本体和喻体间也不用喻词。
例1: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况办理,文章演说也如此。——***《反对党八股》
例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偏喻。偏喻:不用喻词,只用结构助词“的”把本体和喻体结合在一起,组成偏正短语式的比喻。
例1: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2: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式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郑振铎《海燕》
缩喻。缩喻:就是省略喻词,本体和喻体直接结合成为有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组。这样结构紧凑、语言简练,使要表现的事物更为生动、形象。
例1:在人类生活的矿层里,有些东西也会结成光芒四射的宝石。——杨朔《宝石》
例2: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扩喻、 类比。
扩喻:本体和喻体都是短句,它们常常组成平行句式,有的本体在前,有的本体在后,不用喻词,但其比喻的含义却很明朗,这种比喻的扩大形式叫做扩喻,又叫类比。
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例2:打着了狐狸兔子搬家,听见闹革命崔二爷心害怕。——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曲喻。曲喻:从喻体的某一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去,通过这种转移、联想使喻体和本体产生比喻关系,这种转一个弯子来设喻的形式叫曲喻。
例1: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李商隐《天涯》
例2:得绿罗裙,处处怜花草。——牛希济《生查子》
比喻修辞手法
1 定义。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2 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喻体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 分类。明喻。本体 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 似 若 仿佛 犹如 宛如 像 一样 仿佛 似的,恰似 等连...
修辞手法之比喻
作者 作文周刊 初一 人教 同步辅导版 2013年第02期。所谓修辞,就是通过修饰 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增强语言表达作用的方法。初一学生应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 象征 反问 设问等。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比喻则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知识中的重难点之一。分点...
修辞手法之比喻
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通过修饰 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而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1 比喻的定义。比喻,即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2 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 作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