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三分语言七分修辞。
教学目标:1、能准确辨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8种修辞手法。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3、了解修辞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多**导学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趣味导入。
先看一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老师:这段文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使得这段的内容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很有感染力。修辞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语文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知识点——三分语言七分修辞。
二、 修辞与传统文化。
老师:刚才老师提到修辞是很有魅力的,那么它的魅力展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修辞里面蕴含着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传统文化就是长期形成的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等。比如:
诸子百家的思想、唐诗宋词、传统的节日、民间的工艺(刺绣、剪纸、风筝、捏糖人)、汉字汉语等等很多。而今天我们所学的修辞是汉语的一种语言现象,下面我们初步的感受一下修辞中的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头问夫婿: 画眉浓浅入时无?
提问:同学们觉得这首诗是写什么内容的?
分析: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
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
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老师:运用比喻修辞可以让语言表达委婉含蓄。
2、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再熟悉不过,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再熟悉不过,所以人们对一些事物也总喜欢用身体的器官来作比喻,也因此人们对这样的比喻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举个例子热热身吧!
手脚---比喻暗中采取行动。
胃口---对事物的渴求程度。
猜一猜:眉目---比喻事情的头绪。
心腹---比喻自己的亲信。
想一想: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元勋领袖叫(首脑) 状况面貌叫(面目) 头绪线索叫(眉目) 疼爱儿童叫(心肝)
要害部位叫(心脏) 气量报复叫(心胸) 同胞兄弟叫(手足) 险要关隘叫(咽喉)
除此之外,有些人特点鲜明、突出,人们往往把他们比喻成具有某种特点的动物,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比如: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变色龙)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笑面虎)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孺子牛)
猜一猜: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铁公鸡)
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哈巴狗)
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地头蛇)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替罪羊)
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井底蛙)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纸老虎)
老师:这样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生动、亲切,富有内涵。所以修辞的魅力还在于你能从文字的字里行间体悟到深刻的精神内涵。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会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或含蓄或深刻的情意,这与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古人在表达爱情的时候,就会用比兴的手法,像《蒹葭》《关雎》等,都比较委婉含蓄,没有像现在人这样“我爱你”说的很直接。
还有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言的时候也大多委婉,因为很少有一国之君能做到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闻过则喜”。说到古代君王,臣子及普通民众要避讳皇帝的名号,咱们初中学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其本意为“观民风”,然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唐之诸人便改“民”为“人”以示尊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不过多的举了,老师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修辞手法,其实是有渊源的,它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分不开的,修辞里面也折射着传统文化的光芒。
所以我们学习汉语中的修辞不仅仅是作为知识,还因为我们的学习也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光大。
三、链接高考。
一)考什么?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以上要求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
1.所谓“常见”,就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2.“正确运用”的含义就是说考查的这八种修辞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修辞方法的考查,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重点考查赏析和运用。
二)怎么考?
1、与语言表达运用结合型。
扩展语句仿写句式选用变换句式拟写公益广告词对联。
2、 与诗歌鉴赏结合型。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3、 文学作品(**或散文)阅读。
4、 作文。
在高考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中有一项是“有文采”, 就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三)知识梳理。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重点考察)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 相似点 ),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种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博喻。举例: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
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
(4)作用:具体、形象、生动。
(5)辨一辨:指出下列句子不是比喻修辞的一项(d )
a、征服者是狼,被征服者是一群各自逃命的羊!
b、伊太太顶着一脑袋乱棉花进来了。
c、远处山坡的小道,像地图上绿的省分里一条黄线。
d、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比拟(重点考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
举例: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2)作用: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要学会与借喻区别)
1)概念:不直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4)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5)练一练。
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d )
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大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陷的眼眶。
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举例: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举例:我家房子小的像烟合一样。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举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
3)作用:①使形象特点更显著。
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1)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3)你能再举出两句对偶的诗句吗?
举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练一练: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a )
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bcd
6、满月笑对满天星,满园春色满流萤。满室烛光满杯酒,满腹孤高满袖清。——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 )个或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导学案。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备课教师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考纲要求,掌握七种修辞格。过程与方法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按照学习 实践 分析 总结的路子对比进行突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1 对常...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 考点解读。常见修辞手法有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再加上设问 反问和引用。理解和明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征和表达效果,是根据语境判断其运用正误 优劣和进行表达的前提要求。能力层级 e 根据 考试说明 的要求,我们可以分解出以下五个考查点 能够对语言运用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进行辨识 能够...
常见的修辞手法
14种,常见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一 比喻 即 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1 明喻 甲象乙 2 暗喻 甲是乙 3 借喻 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二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1 拟人 把事物当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