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修辞
小学阶段,让学生于阅读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修辞方式,初步领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这是指导学生正确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需要。当然,学生也一定会自发地将这些方法、技巧尝试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与交流之中。为此,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多地认识一些修辞方式,并能比较准确地领会这些修辞方式的表达效果。
一)常见的修辞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映衬、设问、反问、双关、反语、警语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比喻。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本体与喻体一定是性质不同、而在某一方面又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贴切、新颖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平易化、通俗化,使语言更加准确精炼、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比喻主要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其中,明喻是最多见的。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好像、就像)”“如(犹如、有如、宛如、如同)”“似(好似、恰似)”“仿佛”“像……一样”“如……一般”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需要强调的是,带有“像”“好像”“就像”等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因为这些词语并非都表示比喻。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表示比喻。如“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狼牙山五壮士》)句中的“像”表示比喻。
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表现砸向敌人的石头不但密集而且迅猛有力。
表示形容。如“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句中的“像”表示形容。作者用“巨人”来形容董存瑞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表示比较。如“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的“像”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和以前比,奶奶现在的形象最高大、美丽。
表示说明。如“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句中的“像”表示说明,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做。
表示揣测。如“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登上企鹅岛》)句中的“像”表示揣测、推断,不十分肯定,相当于“似乎”。
表示联想。如“那金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棕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放风筝》)句中的“好像”表示联想,即由“小蜜蜂”风筝的颜色以及在空中的样子,产生联想。
表示感觉、幻想、幻觉。如“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的“像”表示幻觉,幻觉着自己坐在了一个大火炉前面。
可见小女孩太冷了,太渴望得到温暖了。
表示举例。如“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挑山工》)句中的“像”表示举例。全句以“我”作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干不了挑山工的活儿。
2.借代 借代,从字面上讲就是借来、代替。记述时,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一个同他(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借代,也叫做“换名”。
如用“白胡子”代替老头,用“红领巾”代替少年儿童,用“墨水”代替“文化知识”。其中,被代替的人物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名称或事物叫“借体”。正确运用借代方法,可以使内容更简洁、含蓄,使语言更丰富多彩、引人联想,进而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描述生动的表达效果。
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用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如“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小英雄雨来》)刺刀怎么能“进来”呢?显然,这里用“刺刀”代指手端刺刀的日本鬼子。
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去代替本体事物的整体。如“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迎来春色换人间》)这里用“五洲四海”代指全中国、全世界。
用具体的事物去代替抽象的事物。如“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零点降生的女孩》)这里用“白面馍”代指潜在的机会、美好的前途、幸福的人生。
用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去代替本体事物的泛称。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这里用“雷锋”泛指具有雷锋精神的广大民众。
二)鲜见的修辞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本及平日接触的语料中,偶尔也会遇到顶真、舛互、拈连、仿词、婉曲、层递、回环、通感等修辞方式。
1.顶真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承下接,这种修辞方式就叫顶真,也叫做“联珠”。正确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表达的情意更准确、细密,条理更清晰、分明,语言更连贯、顺畅。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这是一组排比并套用比喻的句子,而每个分句内又前顶后接、首尾相连。全句以舒缓、流畅的笔触,尽情地表现出漓江水所具有的独特之美。
“图画的上方是一轮鲜红的大太阳,太阳下面有一把粉红的小伞,伞的旁边是绿色的草地和一条蓝色的小河,河里是欢腾的浪花,中间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象声词:“哗、哗、哗”。(南沙卫士》)这段话以句句顶接、清新明快的语言,具体描绘出图上所画的内容。
**相衬,生动表达出祖国人民对南沙守岛官兵的关心与美好祝愿。
2.舛互 从字面上讲,“舛( chuǎn )”违背;“舛互”,即交相抵触。从修辞学上讲,“舛互”就是对某一事物既对其全部加以肯定,又对其部分加以否定;或既对其全部加以否定,又对其部分加以肯定。
运用舛互修辞方式的句子,常被人误认为违反了矛盾律,被断为病句。其实,正确运用舛互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扩大反差,不但可使句子达意清楚,还能收到衬托、强调、突出目的的表达效果。如: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草原》)作者先写草原非常宁静——“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但觉得这样写还不足以突出草原极为宁静的景象,于是又用“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来反衬,以进一步强调草原宁静至极的特点。
“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小英雄雨来》)全句以“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来进一步强调爸爸已经很快走远,屋里、院子里无比的寂静。
常见的修辞手法
14种,常见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一 比喻 即 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1 明喻 甲象乙 2 暗喻 甲是乙 3 借喻 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二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1 拟人 把事物当作人...
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 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排比 对偶 反复 借代 比拟 象征 寄寓 寄托 互文 设问 引用 呼告 反问 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 暗喻 借喻。其他特殊性描写方...
常见的修辞手法
作用分析 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6.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 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例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