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方略

发布 2021-04-21 01:27:28 阅读 4331

第一讲:前言及议**写作训练。

前言。常有学生问我,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考试作文如何才能得高分?其实,这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要想把作文写好,必须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一、首先是要作到“肚子里有货”。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秀才要去乡试,考前十分发愁,坐立不安,他的妻子就问他原因,他告诉妻子说,写文章太痛苦,他的妻子就说,你写文章再痛苦,还有我生孩子痛苦吗?秀才就说,我写文章比你生孩子要痛苦得多,你生孩子,你肚子里有孩子,我写文章,我肚子里没有货呀?

这个故事告诉给我们一个道理,要写文章,心中必须有文章,心中无文章,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著名作家杨朔在回答读者提问时说:“我之所以文章写得不错,是因为我能背诵七八百篇文章”。

心中有了文章,就有了借鉴,就等于你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自然也就高大起来,多读名著,因为只有名著才配称之为“巨人”。有的学生比较爱看休闲书,这些书对学生写文章没有什么帮助,这些书的作家自然也就不配称之为“巨人”,而是“小人”,学生即使站在它们的肩上,也只不过是站在了“土行孙”或“武大郎”的肩上,怎么可能高大呢?

二、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勤于修改。人都有惰性,只有克服自身惰性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人才,从来没有一个懒汉可以取得成功,作文是科学、不是游戏,当然写作的过程不会那么轻松,是科学就要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不能有半点虚假。

三、写作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文章是给天下人读的,不仅仅是给老师读的。文章是作者的孩子,作者要把这个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是塑造成一个流氓、一个畸形儿、还是一个有着健全人格魅力的人,关键也就在于作者写作前的思想准备。

四、老师“名言”:主题是天、语言是地、结构是空气。

下面就高考文章写作技巧,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家之言,供你批评。

一、高考作文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是: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淡化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的就写议**,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要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高中时段的学生写作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初中学生水平。假设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学生连审题都掌握不到位,恐怕就很难写好一篇文章了。因此做好审题训练,学会评判作文,是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首要环节。

议**审题训练

一、 审题立论的要求

①、立论点要准确。

、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

、确立的论点要新颖,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二、根据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要注意题目与论点的关系,半命题或疑问形式的,往往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我读懂了___可以补充为:亲人、朋友;那本书;茶,酒,某种花卉等;《谈恒心》可以补充为“成功需要持久的恒心”。

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例如《天才与勤奋》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功,勤能补拙等。

三、根据材料立论

根据材料作文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准、实、新”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9惠州四模)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阅读这段材料,你有何感悟或看法?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分析: 这是寓意型材料,审题时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同样是面对狂风,大树的态度是“不屈”,结果是“折腰 ”;小草的态度是“屈身”,结果是“扬脸”。可见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如何面对狂风”的问题:是应该“不屈”,还是应该“屈身”?

二是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把握材料的深层含意。材料中的“狂风”象征“强大的敌人”“巨大的困难”等;“大树”象征“刚强”,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小草”则象征“柔韧”,象征“能屈能伸”的精神。三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材料倾向相反的方向思考。

如大树宁折不弯,精神可嘉,却其不懂得审时度势,以硬碰硬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小草审时度势,屈身伏地,保存实力,可谓明智之举;但这也可理解成“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根据以下分析,可作如下三个方面的立意:

一是从大树的角度。可以肯定“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否定“不识时务、以卵击石”的做法。二是从小草的角度,可肯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精神,也可以否定“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的行为。

三是从大树和小草的角度,既肯定不屈不挠,又肯定审时度势。

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9韶关二模)

有一座直冲云宵的擎天峰。众多猴子受到了登山勇士的鼓舞,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攀登擎天峰的体育竞赛,却从来没有任何一只猴子登上顶峰。

猴群中一位极有威望的长者说:“人,是宇宙之精华,是万物之主宰。尽管人有时比我们猴子爬的还低,但我们猴子永远爬不到人那样高。”众多猴子越来越相信,任何猴子都不可能登上擎天峰:

“登上擎天峰肯定不行!”

“我们不能再做力所不能及的蠢事了!”

在这种**氛围的压力下,除了一只猴子还在坚持之外,其他的猴子开始泄气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最后,正是那只屡败屡战的猴子创造了奇迹,登上了擎天峰!

其他猴子都很想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成功的,结果它们意外地发现:这只猴子原来是个聋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

分析:这则材料中的故事紧一件事和三件对象来展开,一件事是指攀登擎天峰,三个对象是指猴群中的长者、其他猴子和聋猴。其他猴子没有登上擎天峰,而聋猴登上了,原因何在?

似乎是信心、毅力和恒心的问题,因为材料中提到其他猴子泄气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而聋猴则屡败屡战。但我们再往深层一想,其他猴子为什么会泄气?聋子为什么能做到屡败屡战?

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关键在于长者的话,其他猴子听到并相信了这些丧气话,而聋猴没有听到。可见,审题时要抓住这一关键,才最切合题意。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如下立意:

①不可轻信权威或长者,②不可妄自菲薄,③消极**的消极影响,④气可鼓而不可泄,⑤永不言弃。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已看出,审题要全面,不可偏废,要尽量完整地掌握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要挖深,吃透材料的本质属性。

2.要“准”不要“偏”

3.要“深”不要“浅”

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2、命题作文。

我读懂了 立意自拟,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

五、学长作品(高考语文133分)

我读懂了水(已发表)

新疆博乐市高级中学 2007届高三(1)班张佳佳(现北京大学学生)

水,至清至浊,总可涤荡个人乃至民族灵魂的污点;水,至柔至刚,总可打磨任何坚如磐石的棱角;水,至静至喧,总能使寂寞与沸腾的每一处变得繁华或荒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水,纳尽了历史的沧桑;“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水,溶解了人类的真性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包容了平凡人一生的至浮至沉。

一江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名字一起响彻千古,也汹涌澎湃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如果说,一片桃源属于陶潜,一爿草堂属于杜甫,甚至偌大的曲阜属于孔丘,那么那一脉湘流,便该属于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让湘江的水“濯”其精神的“缨”,让满江浊流涤荡出了一片赤诚。当阴霾遮盖最后一丝蔚蓝,当孤独占领最后一点心灵的高地,当披发弄襟的屈子,一路高吟在江边徘徊了太久而始终未听到《九歌》的回响时,纵身一跃,便是千古的绝唱,他将灵魂交给了湘流,他将赤诚用鲜血染红,他让千年湘江的水汇满了无数人的泪流,他用湘流的清澈,为自之做了那生的殓衣。

香草还生三户地,湘流应识九歌心。”因为有了屈原,水也变得赤诚,满腔报国心被染得殷红。

一个小岛,注定牵绊了一个英雄的一生,那周边的海浪,洗尽铅华,看尽英雄命运的沉浮。

圣海伦岛,是青年拿破仑命运开始的地方,也是年迈英雄轰然倒塌的地方。一生戎马,总想到更远的地方,一路辉煌,却总有对远方的朝圣与怀想,可没想到,如墨的海浪,倾翻了鲜血铸起的辉煌;如墨的海浪,褪尽了生命的炫烂与光芒。“潮打空城寂寞回,”如墨的海浪,用无尽的孤寂,淹没了年迈英雄最后的尊严,戕灭了他一生高大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支点,老泪纵横却独守茫茫无边倒下,也许是英雄最好的选择。

说这样轰轰然,伴一声浩然长叹,海水用孤寂抚平了英雄最突兀的棱角,留给历史最后的叹息,因为有了拿破化仑,水浸满了孤寂和悲楚,可英雄,注定生当人杰,死亦鬼雄。

沈从文,用湘西水边的灵秀作墨,挥豪泼墨出那幅古朴秀美的山水风情。在荒凉的人们心中,修建起几架充满人性的古朴吊脚楼,唯美与宁静。

孙犁,用荷花淀的水擦洗枪口,用荷花淀的淡定与从容在战火纷飞的硝烟年代给挣扎的人们筑起一方平静与坚强。

2023年的那个圣诞,印度详的海水用无坚不摧的力量将天堂与地狱的遥远换算成了短暂的几小时,却用这种毁灭提示了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坚强。

水,有消溶的一切的力量,也有铸就一切的伟大,水,托起英雄与赤子的灵魂,升腾起生命与自然的坚强。它豪迈,它婉约,它无情,它深情,它,包容了世间百态,历史沧桑。

评语 (新疆博乐市高级中学杨文兴)

本文是新疆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涌现出来的最为优秀的作文之一。学生在不到60分钟的时限内,思维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纵横驰骋,挥洒自如,而这种思维的飞驰,却建立在人们触手可及的事物“水”上,读罢令人赞叹。首先可赞之处在于文章的内容丰富,既关照历史,更突出今天,读者在作者思维的牵引下,深刻的感悟到“水”所彰显出来的人生真谛。

其次,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在娓娓的叙谈中亦不乏坦露作者内心的坚定,突出了“水”至柔至刚的特性,使人深深的感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产生更为强烈的爱水爱自然的淳美情感。不足之处在于极个别“词性”把握不够完美。 (文中曲线处是“词性”运用不当之处)、

学长作品(高考语文138分,新疆2010届高考语文第三名)

深层阅读心的体悟。

新疆博乐市高级中学 2010届高三(1)班徐维焱。

现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此文是该生考后凭记忆复制的,可能与原考场作文有一些出入。)

七、(60分)

高考英语复习指导方略

201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而对于2011届的考生来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高考就在眼前,考生应如何在高三的冲刺阶段复习好英语,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呢?下面从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特点出发,谈谈2011年高考英语的备考。一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1 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

作文批改方略

作文批改步骤。一 小组合作批改 看 小组内同学逐篇展示自己作文,同组同学看后逐篇决定 端正态度 分数 读 同学读自己的作文,同组同学听后逐项写出评语,并给各项分别打分,评出等级 批 综合小组同学的评语,在此基础上讨论出该同学的作文评语,由组长执笔写出批语,写上总分以及总等级,签上组长姓名及批改日期 ...

2023年高考英语复习指导方略

曩国。蝴。学习指导年高考英语。习指导方略复。时考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 如大量 毫 口 的词汇 语法和句型等 但仍要对每单元的重要。旦 词汇 短语和句型等进行不问断的复习注意加。强对词汇的复习 尤其要注意常用词汇的用法和辨析以及一词多义现象语法复习要理清基本概念,着重复习主干知识,如动词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