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1.新闻记者的界定,职责和角色意识。
记者是新闻事业机构中以采写和采制新闻为本职工作的专业人员。职责:采写新闻报道;反映情况(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机关领导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联系受众,做群众工作。
记者是社会的守望者《预警、监督、反思》;文化的传承者;信息的传播者。
2.记者的素养,能力素养的内容:
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敏于发现;独立思考;广交善结;精于表达;运用现代采集技术的能力,争做“全**记者”)、道德素养;深切的人文关怀。
3.新闻采访的含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出于新闻传播的目的,通过访问、调查、现场观察等手段采集新闻或新闻素材的职业活动。
4.新闻采访的特点:
1.公共性(服务公众的理念、作为公共资源的报道、获得职业的自信与尊严) 2.求实性(求实精神、实地探访、深度求证、采访权威人士) 3.
及时性(及时记录) 4.对等性(对换、平等) 5.多变性(流动性大、充满困难危险)
5.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报道的先决条件?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起点;是维护**公信力的基础,新闻采访时原料问题,新闻写作是材料加工问题;采访决定写作质量和文本样式。
6.新闻采访对新闻报道的制约体现在**:
采访影响报道的准确度、报道的深刻性、写作的丰富性;采访保证新闻报道的新鲜、及时;采访是防止新闻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7.新闻采访的基本、特殊、其他方法。
基本方法:直面采访、视觉采访。
特殊方法: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
其他方法:**采访、书面采访、精确采访、阅读文献、互联网采访、开会采访。
8.视觉采访的要求与作用:
要求:目的明确、全感采访、思维的直觉作用: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材料;获取细节材料;增强现场感受;化抽象为具象;提高新闻时效。
9.隐性采访的界定、优势、失度现象及风险规避:
界定:即暗访,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或采访目的,通过**、偷录、亲身感受等隐蔽手段获取新闻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法。
优势:真实度高、相对安全、平民化倾向。
失度现象:陷阱取证,违法犯罪;过度介入,制造新闻;迎合低俗,违背伦理。
风险规避:坚持正确导向;注意角色把握;注意介入程度;避免道德冲突;遵守法律法规。
10.体验采访的界定、特点、优势:
界定: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中,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特点:
记者身份的双重性(参与者+报道者);采访过程的参与性;采访内容的体验性。 优势:助于培养记者的敬业精神;助于记者获得事实真相及生动细节;助于记者产生新的思维。
11.新闻线索的含义、特点、意义和途径:
含义:即可能成为新闻的某种事实所蕴含的简单信息。 特点:
完整性差、偶然性大、可信性小、变动性大。 意义:严格区分新闻线索与新闻事实的界限,触发新闻敏感,提示采访去向,决定报道质量。
途径:领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会议和文体活动;各种**;群众来信;信息联络网;日常工作和生活。
12.新闻敏感的含义、特点、内容及主要思想方法:
含义:(新闻鼻、新闻眼、新闻嗅觉)即记者对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及时识别和快速判断能力(新闻价值五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特点:突发性、闪现性、创新性。 内容:
迅速判断新闻事实的指导意义;迅速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受众;迅速鉴定同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事实;透过现象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对事件过程分析后预见重大新闻。 思想方法:联想思维法;答疑思维;超常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超前思维。
13.新闻采访准备的意义及内容:
意义:缩短双方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应对突发状况;避免常识性错误;赢得采访机会。 内容:
明确采访目的(报道思想;受众需求;**风格);熟悉采访对象;充实相关知识;制定采访方案;调整采访心理;采访事务准备。
14.如何制定采访方案、问题纲要及具体内容:
制定:预计采访方案内容;问题设计及“破题”思维(从抽象到具体,分解采访过程和范围);多种问题类型并用。具体内容:
采访目的;采访对象及场所;时间步骤;采访方法;问题纲要(主干事实;中心话题;开始和结束的方式;采访的主要问题;提问顺序;提问方式和态度;过渡方式);相关提示;采写预期。
15.如何确定采访对象及第一个问题设计要点:
选择并找到权威的采访对象;最接近事实**的人;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和机构。 一般从新近发生的事入手;问题要小而具体;一般不提尖锐性问题。
16.如何通过“破题”来获得问题的实感与深度:
从抽象到具体(例如民生,可从、衣、食、住、行);分解采访过程和范围。
17.问题类型主要有哪些:
引导性问题、概括性问题、要素式问题、搜索式问题、实质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性问题、敏感性问题、最字型问题、印证性问题;结束性问题。
18.如何创造访问条件;
选择适当的访问时机;选择适当的访问场所;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摆正合理的双方关系。
19.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及记者与对象的互动技巧:
代表组织:利用媒介,沟通公众;利用媒介,宣传自己;掩盖真相,混淆视听。个人身份:
求助**解决问题;利用**炒作自己;为引起注意或情感因素而夸大事实;担心采访带来麻烦而不愿配合;为人低调不愿抛头露面。
互动技巧:1.设法说服 2.建立信任 3.分析性格特点 4.保持对方正常的心理状态 5.审慎实用诱导、审问、逼问 6.对信息真实性进行判断(霍桑效应)。
20.提问的内容。
事实要素;事实背景;事实原因;对事实的感想和观点;事实行为者动机;有表现力的事实。
21.提问的基本方式,其含义及优缺点:
1.开放式提问,含义:漏斗式提问,即概括性强,问题面宽,大而化之的提问方式。
优点:轻松引出话题;创造融洽气氛;易谈出宏观材料;赢得思考时间。缺点:
容易泛泛而谈,忽视细节;关系疏松让对方无所适从;占用较多时间。
2.闭合式提问,含义:倒漏斗式提问,即针对性强,具体化,有特定指向的小问题提问。
优点:问题简短明了;双方联系紧密;利于获得生动细节。缺点:
影响谈话气氛;不利于问题展开;新闻内容较少。
22.提问的策略、要求:
策略:1.正面:正面入手,直接提问。
2.迂回:侧面入手,迂回包抄。
3.反问:反面角度,探询提问。
4.诱导:循循善诱,启发引导。
5.追问:抓住重点,跟进提问。
6.设问:设定前提,提出问题。
7.激问:激烈发问,以误求证。
8.故问:明知故问,印证强调。
9.借问:借人之口,提出问题。
10.隐匿:隐藏意图,旁敲侧击。
11.质问—逼问—绝问:特殊状态,反常提问。
12.潜问:不问之问,心有灵犀。
要求:看对象、不离宗、有特点、合规律、求简洁、善倾听。
23.现场观察的类型、内容:
类型:旁观性(视觉采访、观察式采访);参与性(体验采访、介入式暗访)。
内容:访问对象、周围环境、事件进程和细节。
24.记录的内容、方式:
内容:要点、易忘点、疑问点、观察所得、记者联想。
方式:录音、录像、画记、心记、笔记。
25.话筒前采访的特性与要点:
特性:文字报道(采播的同步性);录音报道(报道的现场性);现场直播(情感的深刻性)。要点:现场音响的采录;人物谈话的采录;记者的现场口述。
26.如何进行镜头前的采访:
要有强烈的现场纪实性;信息传播的全方位;观众心理的参与性;三位一体的角色(复述者、观察者、分析者);站着报道的要求(出镜形象、驾驭现场、营造氛围、拍摄方式、提问艺术、细节捕捉、现场口述)。
27.新**采访的特点:
时效性强;成本更低;全球可达;背景资料查找方便;采访记录自动保存;轻松实现一对多采访;真实性较弱。
28.新**采访的主要方法:
电子邮件;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搜索引擎;论坛和聊天室;网上调查系统;博客、微博与微信。
新闻写作学
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生活。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2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有哪些?p527 抓准 镜头 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a 细节要有特点b 细节要有动感。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要情景交融地写。善于运...
新闻写作学
第一章。1.从宏观上讲,新闻作品主要有两大类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狭义的新闻写作一般仅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2.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1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理论新闻学与历史新闻学研究的目的与归宿,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为了服务于新闻业务实践,为实用新闻学提供方法和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
新闻写作学教学大纲
一 说明。一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的新闻与宣传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新闻写作中的总体要求 原则 方法及各种常用新闻文体的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二 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