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 多角度阅读《滥竽充数》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 2021-04-12 10:24:28 阅读 1788

从文本阅读走向阅读生活。

—多角度阅读《滥竽充数》作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关键词:多角度阅读。

内容提要: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写作尤其是如此。我们只有从封闭、单向、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培养和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富有个性的构思方法。

作文教学的真谛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有丰富的感受,才有作文的愿望,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写研究性作文,正是为了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探索,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更充满情趣。

滥竽充数》则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思维的蓝本。

一、创设情境,阅读文本。

1、**寓言《滥竽充数》的动画片,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它的寓意。

**寓言《滥竽充数》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不是为情境而情境,更不是为了让人看起来活跃、热闹。它更在于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淡化书本、教师的权威,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

语文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伙伴,多角度阅读给学生多样的选择,让他们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不少学校曾用来给学生做作文。起初,绝大多数人循着寓言本意,把立意角度放在批评南郭处士没有本事而骗人这点上,千篇一律。但后来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时换了一个角度,把批评矛头指向齐宣王的管。

理制度不严和搞“大锅饭”的制度上;于是,此后的学生一遇到这道作文试题,又群起而效之,立意当然也不新了。

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它是“个别的”;深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反映了某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它是“一般的”。

其实,只要积极思维,善于变换角度,新的立意还是很多的。如:据文本中四个方面的人物活动,我们可相机进行思维发散。

从南郭处士这一角度进行顺向思维:他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终于原形毕露;进行反向思维:他只身逃走,具有自知之明;还可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再次进行逆向思维:

他的逃走是出于被迫无奈,毫无自知之明可言。从齐宣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好排场,“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实行“大锅饭”制度,这是滋生各种不正之风的制度,让真正的人才不能脱颖而出。

从南郭处士周围的乐工这一角度进行侧向思维:乐工与南郭处土相安无事,不敢揭露事情的真相,说明了不正当的人际关系的危害性。

总之,角度一变,立意出新,就有可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文章。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2、学生进一步对寓言进行质疑,共同析疑。如: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齐宣王为什么能让南郭先生混下去?

南郭先生明知自己不会吹竽,为什么还敢进宫“充数”?南郭先生在宣王那儿吹竽为什么一直没有露馅?

南郭先生在齐湣王那儿混不下去便溜之大吉,你对此又有何看法?……

学生质疑,应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从文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仅围绕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在打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主宰,应更好让学习主体发挥其作用。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让学习主体在提问中学会提问,养成批判意识、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

思维自问题始。让学生得出问题是最高形式的思维训练。爱因斯坦说: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

的问题”。在阅读中,学生是否思考的主要表现是头脑中是否形成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的习惯十分重要。]二、评说故事,走进文本。

学生读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用“是一。

个的人”的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如:南郭处士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人。

南郭是处士是一个不诚实,不实事求是,滥竽充数的人。齐宣王是一个贪图享乐,缺乏对人才鉴别的人。齐湣王是一个注意人才实学的人。

南郭处士是一个精明狡猾,能抓住机遇,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齐宣王是一个爱气派的人。

齐湣王是一个注意对人才考核的人。

南郭处士是一个不学无术,爱耍小聪明的人。齐宣王是一个不能正确选才,不注重选才的人。南郭处士是一个善于钻空子,不劳而获的人。

宫廷中乐师是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人。齐宣王是一个死要面子,喜欢听人合奏的人。齐湣王是一个敢于打破旧的体制,重于用人的人。

……教师在教学中多问:“为什么?”“你有什么根据吗?”“理由何在?”用这种问题提问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谈看法、找根据,从而加深对文本的阅读。]

师生共同小结:

1.宣王是一个喜欢造声势,用人不问是非的人。2.湣王是一个有个性、不拘于传统的人。3.南郭是一个善于见机行事、无真才实学的人。

引导学生做好内容归纳。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学习什。

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归纳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观察、发现、综合、归纳的能力。它还能够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三、深化意义,感悟文本。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学生思考,并自由上黑板书写所感悟内容。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的部分内容:

1.认识事物要看本质。2.

真金不怕火炼。3.要眼见为实。

4.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5.对待事物应该有正确的态度。6.做事要有执著精神。7.要善于放弃。

8.既要有真才实学,又不狂妄自大。……

教师引导归纳要点:1.要有真才实学。2.干事要有自己的个性。3.要善于改正以前不好的东西。4.领导者要善于选拔人才。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一般比较稚嫩、肤浅,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引导学生去认真读书,去思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不仅需要弄清文本说些什么,而且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这种引导、帮助决不是教师将自己的或参考书上的对文本的理解传授给学生,更不是将其观点强加于人。]四、还原想像,阅读生活。

教师引导:寓言故事往往因为它绝妙的手法、通俗的故事、深远的意义而千古流传。不同的人读它有不同的感受。

请同学们选定一种角度或者身份,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想一想:他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会说些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自由说话。

如:南郭说:唉!这次可惨了,湣王要我们独奏,一旦被揭穿,可能脑袋要搬家!

其它吹竽者:南郭这人,真是“一粒老鼠坏了一缸酱”,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呀!

冒险家:“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法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希后人引以为戒。卖报的:快看了,快看了,“南郭宫廷戏宣王”。孟子:生于合奏,死于独奏。

孔子:呜呼!世风日下,此乃不正之风也。

投机者:南郭今朝霉运当头,为何偏偏是他撞在枪口上呢?邱吉尔:没有永恒的**,只有永恒的利益。

齐湣王:好你个南郭,你好大胆,竟敢欺骗先王,你该当何罪?……

归纳学生说法大致有如下几类:1.故事中的人物说话。

齐宣王:我就喜欢听合奏,那样多气流,没想到还有人混在里面,真是岂有此理!

齐湣王:我当政时,干的事情多着呢!怎么这件事,让老爸气得七窍生烟?南郭先生:一失足成千古恨呀,现在我可臭名远扬了!

乐队领导:没想到湣王会一个一个听,要不我早就通知南郭了,这不,扯出萝卜带出泥,即使那个臭文人不写,别人也会揣测我受了南郭的贿……

2.各种职业的人说话。

农民:那跟皇上吹竽的人工资一定高,赶明儿我也学学吹竽,不用再种地了……

工人:南郭先生之所以下岗,我看一定是没给他们领导送礼,混的人那么多,怎么单单就下他?

记者:又有新闻可以写了,题目就是“领袖湣王英明,大刀阔斧改革”。

歌星: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下去走穴时,还不是后台放磁带,前台我们装样子,动真格的,谁有那么大力气?

导演:快去找南郭,能将没有的事演得像真的,这就是演技,我要捧红这位实力派演员,明年让他进军好莱坞。

播音员:伟大领袖湣王揭开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篇章。

史学家:由齐宣王到齐湣王,由集中吹竽到分散吹竽,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公仆:山雨欲来风满楼,陈旧的用人制度一定要改革,人人都要有危机感。……

3.名人说话。

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这既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达尔文:优胜劣汰,这是自然选择法。王朔:南郭先生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米卢:态度决定一切,南郭的态度决定了他一定会下课。鲁迅:落后就要挨打,南郭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

此部分为一大难点,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由阅读文本走向阅读生活。]五、布置作业,内化文本。

再次品读《滥竽充数》,并以此为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上的文章。

我们通常的教学都是简单地疏通文意后,对南郭先生作出相应的批评,这是对文本处理的简单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不仅要从文本中知道共性,也要悟出个性。否则的话,就文本而教文本的方法既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不能准确传达文本的精深。

在对寓言文体的深入了解、寓意的概括把握的基础上,由文本的感悟向课外延伸,主动地去关注社会。拓展阅读其他文本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但还是不能化解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隔膜,使他们对文本传递的思想产生亲近。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向生活拓展。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关注现实,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现实?于是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环节:针对社会现实,由感悟“滥竽充数”走向阅读生活。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程走向生活。同时,课堂教学的结束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主动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课程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表现生活的深刻。语文教师不仅是文本的忠实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教材是语文教育的阅读文本之一,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语文学习过程的起点,但仅仅是起点而已。

多角度训练学生作文

作者 张爱莲。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 2010年第08期。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时都有搜肠刮肚之苦,提襟见肘之窘。勉强成文,或言之无物的 客里空 或胡编乱造的 想当然 没有具体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害怕作文的心理。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可从自己最熟悉 最动情的东西写起,才有话可说,有事...

续写《滥竽充数》作文

年级 五年级。字数 体裁 记叙文。南郭先生急急忙忙逃出来以后,对着镜中的自己问道 我为什么要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呢?我如果会吹竽的话,我不就可以得到那份 了吗?如果我一直过着这种逃亡的生活,那齐湣王肯定会找到我,来吹我的头。他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不禁吓出一身冷汗。他又在心里说 我一定要学...

续写《滥竽充数》作文

续写 滥竽充数 作文。自从南郭先生从齐国逃出来之后,他就来到了赵国。赵国的赵王不喜欢听吹竽,而喜欢听吹笛子。南郭先生见状,便买了一支笛子去滥 笛 充数了。进了宫殿,郭先生学着别人的样子吹起了笛子,结果又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不久后,赵王死了,赵王的儿子代替他的职位。赵王的儿子也喜欢听吹笛子,但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