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一模评卷反馈 广州市

发布 2021-04-05 06:14:28 阅读 8748

第38题。

第一问:一)问评卷反馈:本小题总体得分率比较高,很多同学能拿到满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1)0分答卷比较多。

2)部分学生答案空洞无物,缺乏具体史实支撑。

3)有些同学审题马虎,回答时写成:“明宋代…….的原因”。

4)错别字比较多。例如“市民阶层”的“市”写成“士”。

5)时间概念不准确。一些学生回答“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二)措施和建议。

1)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

2)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从而能正确迁移知识、调动运用知识。

第二问:一)评卷标准:按问题角度给分,同一角度不重复给分。

条件”角度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媒、教育人才等。

影响”角度有社会变革(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

二)肯定之处:

1. 能按问题要求分层分点回答,多数学生有写提示词和序号。

2. 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全面和多元。

3. 能突出关键事件和概念的书写。

4. 卷面较为整洁。

三)问题分析:

1. 审题不够细致,时空观念不够清晰,如晚清“这一时期”的条件**现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等内容,与明清、**等阶段混淆。部分学生写的是欧洲近代史内容,如“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内容。

2. 思考问题的角度较为单一,如回答“影响”只列述思想方面的内容。

3. 史论结合的表述意识不够突出,如单列举事件名称“洋务运动”,未与问题本身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内容陈述。

4. 回答内容较为笼统,与问题关联性不够强,如影响是“促进经济发展”。

5. 部分学生在答题位置和内容等方面的安排体现出对分值分配不够重视,如答题重心放在4分的“条件”,只简单回答6分的“影响”。

四)建议:1. 强化审题意识。晚清(1840-1912)、书籍印刷近代化(包括技术和内容等方面的近代化)、条件和影响。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对审题答题很有帮助。

2. 明确阶段特征。把从中国古代史到世界现代史的阶段分期和重要特征要明确告诉学生,做到史论结合,把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社会等有机融合在一起。

第二轮复习尤其需要强调,把基础知识形成横纵有序的脉络和知识体系。

3. 复习要全面扎实。很多学生忽略了近代中国教育、社会习俗变迁等考点,第二轮复习要遵循“全面、系统、细致、灵活”的原则,之前遗漏的内容要在本轮复习中强化。

第三问。一)考点:建国初期的阶段特点。

二)问题分析。

第一个小问题:多数考生能够准确判断出“上升”的总趋势,得分率较高。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抓住“总体”的提问要求,只是从各类别进行具体的分别阐述,没有体现“总体趋势”的概念。

2.材料的误读:少数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以偏概全,以个别年份、个别项目数据的波动为依据,做出下降的判断。

主要的错误表述有:(1)趋势是下降的。(2)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第二个小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审题不精,学科思维能力不足,没有针对“分析”的提问要求展开表述,而是不加鉴别的把相关时期的历史知识简单罗列。

2.时序混乱,基础薄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清晰的时间和阶段概念,出现很多完全没有关联的答案。如科举制、文艺复兴、改革开放、*****等。

3.答案笼统,历史感和时代感不强。类似经济发展、思想解放这样的表述比重很大。

第四问。一)评分细则。

挑战:电子书等数字**的冲击。(2分)其他表述,如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冲击,娱乐生活多元化导致印刷量少同样给2分。

科技发展,环保因素1分。大众传媒,电脑,手机不给分,外来文化的侵入,盗版和版权侵犯不给分,因为盗版书籍也是要印刷的。

认识:按两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能做简单、表面的描述。(描述角度有两个,1个是书籍印刷当前的现状,第2个从其他**的发展现状表述。从原因角度思考)

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从总结评价角度思考组织语言)

(二)情况分析。

存在问题:①审题错误,题意不清,理解不到位。本题关键词是书籍印刷面临的挑战,但学生理解为书籍面临的挑战,通常答成书籍的版本更新快,对印刷的要求比此前高,知识波及面广。

当前书籍印刷存在大量盗版书籍和大量腐朽文化书籍,当前书籍种数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等。

答题格式不规范。不能准确的做到“序号化”。

答非所问。2023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知识均上榜。

语言表述的误区。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认识的表述上认为实体书才能传播正能量,网络书多为不健康内容,所以要保存传统的书籍印刷等。

第39题。第一问:

一)特点:以现代化史观为切入点,通过大跨度的时空开合,综合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严密度,强化学生概括能力与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评分细则:

1、标准答案:

具体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增加得分点: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均可同等给2分(但上述答案相较于标准答案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要稍逊一筹,通过本课标题亦可见一斑,且不可累加,赋分最多2分,若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不给分,因其无法扣住“英国”这个特殊性)

2)经济:无补充,若回答机器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劳动,给1分,若回答“蒸汽时代”的到来(时间不对应)、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无法紧密扣住前置条件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不给分,其他表述亦不给分。

3)价值观:文艺复兴推动了理性精神的弘扬、牛顿经典力学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弘扬了科学理性精神等,均可同等给2分,但不可累加,其他不给分。

4)社会:圈地运动促使大量农村人口流往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使大量工业城市兴起等表述,均可同等给2分,但不可累加,其他不给分。

备注:要注意表述的成文以及表述的规范性,行为动词要适当补充,不能只是罗列概念,如《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否则将酌情扣1-3分;且要注意扣准题目,规范表述,如工业革命的“完成”、启蒙思想的“传入”等,均不可给分。

三)评分概况。

优点及归因分析:

1、学生对课文主干知识整体掌握比较好。

2、基本能做到全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格式上大部分同学能注意要点化、序号化、提示语化;

3、能抓准时间、空间、中心语、求答项等关键词;能从经济、政治等多角度组织答案,表达准确;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附:优秀试卷:

不足及归因分析:

问题一:概念表述不准,错别字多,工业革命写成“工业革民”“工业改革”等。

问题二:啰嗦重复,针对性不强,扣题不准,好在角度打开不错。

问题:答错位置。

问题一:逻辑不清,时序颠倒。

问题二:概念罗列,表述多未成文。

问题一:完全没审题,想到什么答什么。

问题二:史实混乱,时空观念极差。

问题三:概念罗列,表述未成文。

问题一:思维角度单一,仅从政治角度展开。

问题二:史实混乱,基础非常差。

问题三:政史不分,言之无物。

问题:一字之差,一分没有(君主立制制)

问题:表述欠规范,“工业革命完成”?

问题:史实混乱,东拉西扯,张冠李戴,虽然有正确答案隐现,但不可能给全分。

问题:空洞无物,完全没有扣准时间、空间,历史在追求规律性、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甚至更需要特殊性、个体性。

问题一:答错地方。

问题二:涂改严重,卷面很乱。

问题三:反复涂改,重复建设,浪费时间。

问题:该生基础较为扎实,思路也打得比较开,但“启蒙思想传入英国”?

问题:乱用标点符号,0分。

四)教学建议。

1、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谋定而后动”!

2、用史实说话,避免大与空,“务实而戒虚”!

3、把握好答案范围的“度”,关注“单元”、“课”乃至“目”的标题,正确选择宏观、中观、微观历史,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3、以二轮通史复习为契机,在继续夯实基础的同时,侧重构建知识结构,强化时序意识与表述的准确规范,培养学生多领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关注史学前沿,在教学中多渗透各种史观与史学方法。

5、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如格式、表述、字体字迹、卷面、时间控制等等)与答题心理的辅导,尽量回避非智力因素失分。

第二问:一)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史实识记不清。

2、审题不清或对题干的“苏联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错答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实行大包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直写到斯大林模式,浪费时间还造成答卷版面作答位置不够。

3、表述不成文,欠缺逻辑关系。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不少的学生只是写出了几个名词,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行为动词,更没有做到史论结合,分析其与苏联现代化模式之间的逻辑关联。

二)建议:1、进一步强化答题规范,如题干作答要求是“分析”的,一定要史论结合;

2、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三问:一)本题评分具体细则如下:1.

答题语言不完整,只答词组也同样每点给2分;2.表现、原因不予区分,只要答出相关要点即可得分;3.增补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答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也给2分,二战后所联系内容与本题无关给1分)1929-202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答大危机、大萧条也给2分,只答经济危机1分)。

二)本题得分点虽然很多,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1. 本题教材没有现成的完整的内容直接表述原因,需要学生对教材内容整合后才能做出答案,很多学生不具备这种整合能力;

2. 审题时间明显不足,只看到二战后就开始罗列史实,从必修一的两极格局开始,一直罗列到多极化趋势,觉得字数差不多了,就没有继续写下去,导致完全没有分数;

3. 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的主体认识不足,认为这一变化指的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所以在原因分析中罗列了大量的必修二第八单元的相关史实;

4.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和原因不分,罗列了大量表现,其实除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既可以作为表现也可以作为原因外,其余的表现均不能作为变化的原因,需要往变化之前寻因;

5. 空白卷很多,错别字很多,可能是因为已经做到了倒数第二问,大多数同学显得很慌乱,除了审题的严重失误外,语言表达不完整,列点无序,逻辑混乱,甚至还有同学将答案做错了位置。

2019广州一模31评卷报告

31题质量分析。平均分 7.421 难度 0.46 一 答题存在问题 1 学生很多写了 加催化剂 增大的 so2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浓度 延长浸没时间 用玻璃棒搅拌 用酒精灯加热 通入过量so2 把氯酸钠研成粉末 等,所有这些都不能得分。写错别字,把 搅 写成了 搞 2 错答了 h2o2 h2...

2019广州一模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理科综合。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实现的 b 丙酮酸的分解是 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2019广州一模

2011物理一模。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每小题4分 13 某一时刻,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a 向心力相同b 线速度相同。c 向心加速度相同d 离地心的距离相同。14 右图是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是升压变压器,b是降压变压器。b a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