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岁暮 [南朝宋]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王维《终南山》 b.孟郊《游子吟》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辛弃疾《西江月》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5分)
参***】分)
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5分)
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哀婉悲凉 b.清幽质朴
c .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
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分)
参***】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诗歌结尾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
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进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
评分说明:诗歌内容简述1分;表达效果评析4分。
松江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2.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1分)
a.《咏秋即兴》 b.《清秋思远》
c.《怀古伤秋》 d.《秋日赠别》
13.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寓情于景物之中 b.远景与近景交错。
c.对比与衬托并用 d.以虚景衬托实景。
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分)
参***】12.b
13.a14.我觉得颔联最好。此联写出了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动”字精准描绘,一字传情。
既富有动态感,又仿佛渚中草蘋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深”字,黄叶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处的“深”字,则更进一层,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诗作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极富感染力。这一联描绘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情。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评分细则:选颔联和颈联最高可得5分,选首联最高不超过4分,选尾联不给分。
选联1分,赏析4分:整句理解1点,选取至少两个角度并分析2点,画面总体评价1点,作者情感1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角度:字词,如“生”和“落”;“白”和“黄”;“动”和“深”;“尽”和“明”;“独”和“遥”等;动静结合;画面色彩;古典意象;视听结合等。
徐汇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渡青草湖[1](南朝陈)阴铿。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2]。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3]。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4]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5]?
注:[1]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北连洞庭湖。
[2]桃花:桃源县在沅水附近。杜若:
香草名。《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的句子。[3]茅山:
在江苏句容县,相传汉代有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巫峡:有巫山神女的传说。
[4]逗:停止。[5]讵:
犹“岂”。《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一苇”指小船,“杭”即“航”。
12.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 1 分)
a.王之涣的《凉州词》 b.左思的《咏史》
c.柳永的《八声甘州》 d.杜甫的《登高》
13.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洞庭”一联点明时令,勾勒出湖水浩渺的全景。
b.“沅水”一联诉诸视觉与嗅觉,写出湘沅二水飘逸出尘的神韵。
c.“带天”一联,写出湖面上巨浪滔天、浮光跃金的壮美。
d.“行舟”一联借远处的扁舟与倦渡的飞鸟,展现出湖面的辽阔。
14.作者擅长以景传情,抒写丰富的情感。请具体结合作品,对此加以赏析。(5 分)
参***】12.b
13.c14.诗人描写青草湖春水潋滟、水势浩大的全景;又调动联想、想象,写沅水、湘流,写桃花、杜若,令人想到陶渊明与屈原等,又写茅山、巫峡的神话传说,使景物既有富有美感,又带有神奇的魅力。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流露出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诗人又以湖面的浩渺辽阔,引发世路艰险、难以测度的人生感慨。
结尾的反问句式也强化了忧虑情绪的表达。(5 分)
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拟行路难 (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
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
a.《格律诗集》
b.《诗余集粹》
c.《古体诗集》
d.《曲子词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情绪跌宕且曲折。
b.记叙和抒情并用。
c.文词质朴且率直。
d.用典和比喻兼用。
15.“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5分)
参***】13.(1分)c
14.(2分)d
15.(5分)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场景,(1分)表现的是作者对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期待和向往。(1分)而这样的温馨场面恰恰和前四句“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以及在“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的自己在官场当中重重束缚、有志难伸的处境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说明这样的温馨场景,也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充满了心酸和无奈,(2分)更凸显出他伤感愤世的情绪以及对时世不公的控诉。
(1分)
2019北京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词鉴赏
丰台一模。三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16题。江城子 1 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 2 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 3 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 4 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 5 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 1 词人有...
2019浦东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评分细则
四 诗歌鉴赏评分细则。题14 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绝句 七绝 1分 16 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四 8分 答案说明。14 1分 绝句或七绝。15 c 3分 16 4分 1 环境描写 或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白描均可 如 风劲 写出寒风凛冽,天寒地冻的景象 幽窗...
闵行区2023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闵行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 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2 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 选择题 或写 非选择题 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3 本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