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答题模式

发布 2021-03-09 19:49:28 阅读 4057

记叙文概念: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常见的考题形式】

1、本文讲了一个的故事。 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公式】谁?+做了什么?+怎么样?

二)筛选文本信息。

常见的考题形式】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2、下列与文章内容相符的选项是( )

3、概括文中事物的特征或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过程。

4、从文中提取一句话,概括这样说的原因。

解题方法】1、圈定范围,回归原句、原段,仔细比较。2、选择题可用排除法。3、概括文中事物的特征或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过程。4、从文中提取某一句话,概括这样说的原因。

三)感悟文章中心。

常见的考题形式】

1、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解题思路】找到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答题公式】本文通过写…(主要内容)…表现(说明、赞扬)了…(主人公)…品质(道理、精神)。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收获和体会。

【解题思路】

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属于开放型题。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言之有理。(至少写2行,一定要有实际的例子)

【答题公式】我从文中知道/学到……道理(启示),在生活(或学习)中…(例子)。

(四)理解关键词。

常见的考题形式:

a.理解关键词。

1、理解某个词的意思。

(拆拼法、反义否定法、近义词法、分析综合法、联系实际法、联系语境法)

2、某个词能否去掉或换成另一个词?

答题公式】1、解题思路:——回归文章”(1)回归文章,在文章中找到该词 (2)联系上下文作答,做到词不离句。2、不行,因为该词是……(意思),表现了……,去掉/调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与文意不符。

所以,能去掉/调换。

b.理解句子。

1、句子赏析。(修辞手法)

1)某一句话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某一句话的妙处。

答题公式】本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比喻: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心情、品质)。

拟人:……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排比: …排比…… 增强气势,强调突出了……

2、句段的作用。

某一句话/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解题方法】熟知常考的作用(点题、照应、做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处于开头:开篇点题、总起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做铺垫。

处于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处于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记叙文课堂提升训练。

一)草船借箭(片段)(12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蕽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写的著名古典历史**《 》中的一段改写的。(2分)

2、《草船借箭》围绕课题中的“ ”字展开情节是借箭的起因;

是借箭的经过是借箭的结果。(4分)

3、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 ,又写出曹操的 。(2分)

4、文中加点的句子是句,把比作 。(2分)

5、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2分)

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段(14分)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2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3分)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2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通过___和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的人物形象。(3分)

三)《伞的故事》(21分)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

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

"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3分)

喜出望外: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近义词:坚决-( 反义词:快活-(

3、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4、用"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描绘一下"我"此时的心情。(2分)

5、请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分)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7、"'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4分)

答案。1、答案:妈妈买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别高兴。

记叙文的基本答题模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4 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文字。创造文化气氛,行文章法思路开阔 引用句 使文章更具有诗情画意 文学性强的文字 三 语句段赏析,理解作用。一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 把 比作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拟人 赋予 以人的灵性,表现了对象特点更加...

记叙文标题“作用”答题模式

记叙文标题 作用 答题模式 方法总结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四个侧重点 1 重内容 表明写作对象 概括主要内容 情节。2 重结构 贯穿全文线索。3 重主旨 揭示 透露 点明 主旨。4 重写法 一般运用修辞手法。中考记叙文标题常用的有 比喻 拟人。作用 生动形象,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语双关。作用 寓...

记叙文的基本答题模式

记叙文。一 内容概括,整体把握。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四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找出并合理利用它们。答题模式 本文记叙了 描写了 的故事 事迹 表现了 反映了 歌颂了 揭露了 批判了 的思想 性格 精神 实质 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