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

发布 2021-03-07 06:03:28 阅读 8319

(1)切实地强化训练表意的逻辑性。

近几年高考对于词汇的考查,不仅局限于词汇在常见语境中的常见语义,还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引伸语义。那么,这是不是就表示我们必须把每个单词所有的意义多交给学生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也是不现实的。

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侧重在“复习”工作的“复”字上,而应该聚焦在“复习”工作的“习”上,聚焦学生的能力薄弱点,侧重于解决好学生“习”的问题。要有“问题意识、能力意识”,避免就题讲题,要有意识绕道题目背后去看看,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上,多指导学生进行语义推敲和逻辑推敲。指导学生牢牢地把握住具体词汇的表意侧重,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推测词汇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

应尽量避免僵化地、单一地背记词汇,而至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

二、其三。2)切实从表意角度落实语法教学。

语法是为表意而存在的,我们应该从表意的角度来教授和学习语法。要让学生明白是因为要表达特定的语义才选用特定的语法,切不可倒置。因此,语法的使用是非常讲究语境的,只有在充分把握语境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准确地使用语法。

对于特定的语法项目,教师要分层对待,对于能力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应指导其建构各个项目程序化的解题思路:首先通过解题过程的程序化,先行排除掉不符合语义的选项;其次是语义逻辑的推敲,学生需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敲哪一个选项更加符合文本的语境,并进而选对答案。语法在具体语境中,有不同的表意功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重视基础语法在真实语境中的语用复习。

3. 完形填空。

教学建议:在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分析中,我们提出了两个“坚持”:(1)坚持整体教学,从逻辑上突破难点;(2)坚持文化教学,在情境中化解薄弱。

这对于后续的教学,以及完形的解题指导仍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1)着眼文化教学,化解理解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不可忽视对于文化的教学。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现象、**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学会批判、接纳。

有文化的支撑,学生的才会理解的顺畅,而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如这篇完形中的两句话should we just smile and nod when people treat their pets as such? should we shrug off the facebook page “animals are people too” and “my child has four paws?

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just smile and nod和shrug off在西方文化里表达的是一种对待事物什么样的态度。如果学生解读不出“一笑置之”的语义,则很难选对40空concern。当然,学生如果能结合下文no.

because animals aren’t people. and pets aren’t children. 来剖析这一文化现象,就不难发现作者对此的“担忧”,也就不会出错。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坚持文化的输入,在文化情境中化解学生理解的障碍。

2)着眼语篇分析,提升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更是思维的反映。我们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忽略对于思维的训练。在完形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读短文的谋篇布局,掌握文章主旨,其次才是从微观的角度考量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关注句际间,段际间的信息呼应。

这篇完形中的第50题(正答率18.1%)和第52题(正答率13.6%)是全文错误率最高的地方。

这两空挖空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这段主要是用来反驳“养宠物和养孩子一样要照顾吃喝拉撒”这一观点,指出“照顾吃喝拉撒”只是养孩子所要做的一部分工作,养孩子更重要的是“性格塑造”和“道德养成”。此外,养孩子是培养“独立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非宠物养成中得“顺从”训练,孩子**后会离家,宠物不会。如果能对文本有这样的解读,则不会误选。

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语篇整体分析未做到位。细看第43和45空的出错,又何尝不是这种情况。

4. 阅读理解。

教学建议:上述情况说明在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中所提的三个“关注”意义非凡: (1)关注语料选择,提高阅读能力;(2)关注文本体裁,指导阅读路径;(3)关注文学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继续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外。至少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继续推进阅读的备考:

1)聚焦文本,梳理策略。

这个时期的学生是有提升的欲望和要求的,但仍有很多受制于没有清晰的路劲。在后续的备考过程中,教师当结合各种不同的文体,使学生明晰阅读的有效路径,有章可循,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教学生怎么学,怎样去化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自圆其说”的讲解。道理很简单,我们做得这些阅读是不会出现在高考的试卷上的,那么我们讲它的意义何在,那就是教这类文本怎么读,阅读的能力怎么提升。

其次,教师当在提升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上下苦功夫,要让学生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做到能“细读段落抓大意”,避免在脱离文章或段落主旨的情况下去孤立地理解和推敲句子的语义。做到着眼整体,仔细体会选项语义与原文是否相符合,并进而保证选择的“精准”性。

2)聚焦问题,专项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大家针对学生阅读中薄弱的文本类型,如:科普文、文学作品,进行必要的专项突破。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的阅读材料,通过有针对性的讲练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好思维的训练问题。

尽量让学生接触多元化的材料,或者是与同一话题相关的不同视角的文章,通过读这样的文章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并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然,也应当避免选材过于狭隘,可依据学生情况选择,如针对中国学生读关于历史、哲学的作品少,我们便可以有意识地去补充和完善。

5. 任务型阅读。

教学建议:在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分析中,我们强调了三“以”三“强化”(1)以题型常规为基,强化突出得分意识;(2)以精准阅读为基,强化转换表达能力;(3)以整体理解为基,强化归纳综合能力。这是大的方向,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守和推进。

在下一个阶段的复习和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有意识地做两件事情:

(1)指导时间分配,树立解题自信。

要把任务型做好,教师就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关注概括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明确能呈现在图表中的句子或者短语,一定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是文本的精华所在。我们在解题前必须把文本的主干信息提取出来。

这一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平常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做归纳,答案可以相对地宽泛些,合理地就要认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最起码做到让学生敢想、能想,然后才是细想、想准,指导学生通过文本信息甄选出最为合适的词汇来表达相关的含义。应尽量排解学生对于这一题型的惧怕,让他们敢填。

针对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教师要切实地通过其他各项的限时训练来达成时间分配的合理化。

2)指导语言锤炼,强化精准表达。

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任务型阅读填词的过程中,有习惯于用过泛的词来表达具体概念的习惯,这固然和学生的词汇熟练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同时也是学生不良表达习惯的一种表现。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更具体的词来表达,这不仅仅有利于任务型阅读,还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觉得教师可以适当地演示如何进一步地凝练语言,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尽量把自己填到空格内的形式,通过句式分析,来实现能“填出”的就能“填对”。

6. 书面表达

教学建议:结合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质量分析的建议:(1)指导审题方法,突出篇章架构;(2)实践读写结合,落实过程写作;(3)聚焦语言训练,突出精准表达;(4)激发学生思维,避免言之无物,要在书面表达这一题型上有所突破,我们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作指导具体化。

改变书面表达“只练不导”,或者“背背范文”的粗放式处理办法。要从审题、文章架构、遣词造句等各方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加强对于学生篇章架构能力的指导和训练,教会他们如何依据写作要点规划好文章的段落。

指导学生写好段落和段落间的衔接句,以提高习作的整体感。

2)遣词造句可读化。

分层次要求学生,对于中后段学生应侧重强调语言的准确表达和习作的可读性。要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写作不是纯“技术活”,平实的语言未必就不能打动读者。当然,也要注意避免书面表达的过于“口语化”的倾向,避免过泛的语言,确保言之有物。

(3)语言运用精准化。

针对本次习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教师深入研究,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进行充分的指导,让他们习作中的句子能通情达意,符合逻辑。这样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还能提升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教学建议。

1、细研学情,策略运用得当。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好本次模拟考试的数据,认真总结这次考试的得失,结合具体的学情,制定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及时修正不符合学情的做法。以科学的英语教学理念为导引,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实实在在的教学措施,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另外一种运用数据的方法是指导学生用好考试的数据。充分利用好英语学科的小题分,帮助每一位同学分析他们的得失,明确自己的增分点在**,要怎么去做,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成绩,拿到应得的高考分数。帮助学生明确最后冲刺阶段的方向和信心。

2、紧扣双基,创新落实教学。

从模考的情况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仍然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同的是应当针对各校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避免墨守成规,简单机械的教学方式。一定要以新的教学观念,来设定教学目标;以新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以创新教学的理念来解决知识和能力之间关系。

高三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2012.3.21 周三上午 高中英语教师的7位老师在办公室进行了集体备课会议。会议的主题是 如何高效组织英语复习。对于英语高考复习,组内老师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也存在不同的困惑。如复习时,课文该如何利用?考纲2500个词汇该如何落实 每个单元的词汇 句式该如何进行复习 本次备课是伴随着争论声进行的,...

高三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

2012.3.21 周三上午 高中英语教师的7位老师在办公室进行了集体备课会议。会议的主题是 如何高效组织英语复习。对于英语高考复习,组内老师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也存在不同的困惑。如复习时,课文该如何利用?考纲2500个词汇该如何落实 每个单元的词汇 句式该如何进行复习 本次备课是伴随着争论声进行的,...

高三英语备课组总结

高三英语备课组经过高三一年的专项和综合复习及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高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 做好备课计划,确定总复习方向。八月份开学初利用第一次集体备课,我们共识 总复习的宗旨是 抓好基础,发展能力 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洞察高考,理解高考,把握高考,赢得高考。反复讨论制定复习的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