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这一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具有争议性、对立性、多解性,而非只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蕴含一些道理的单向思维材料。如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列了三个具有不同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又如2024年全国卷ⅰ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打**一事本身就是一个争议较大的事件。
二是能充分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的实事或时事,要求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或以材料为触发点,可以脱离材料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海阔天空的谈。
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考卷没有这样的任务。如2024年全国卷ⅰ在材料后设置如下任务与要求: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这其中包含了对写作文体的要求(信件格式),对写作对象的限制(只能给小陈、老陈、**、网友、**中的一方写),对内容的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以及对思维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多角度辩证思考)。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在材料之后设置任务为“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要求中“谁更具风采”暗含着都具风采,通过增加任务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对抗考生作文套作的毒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说理、论证。
通过解读2024年全国卷评分细则也不难发现,同过去非全国卷也有较大不同。因此,2024年的高考考生对这一新型作文要引起高度重视,就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深入研究,实效训练,以便在高考作文上占据优势。
二、阐释型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主要区别。
一)从说理要求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有针对性,一般要求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阐释型作文写作只需从材料中理出一个话题、一个观点,然后可以跳出所给材料论证观点,是几乎没有对象感的封闭式说理,多为单方论证;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对于以上事情”说理,即不能离开所给事情架空说理,这样就能“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了,考生写作必须依据试题,不能另起炉灶自说自话。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若是阐释型作文则可以跳出事件单论“亲情”或“风采”如何如何,但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必须就事论事,否则就是空泛议论。
二)从说理范围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专论一点,不宜面面俱到。如乙卷的材料单从大李的角度就可以引出“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等话题,若是阐释型作文则可众议这些话题,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要求选取对象,一般应是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一点,“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里点出了写作中的关键点:一是要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对具有多义性并影响双方意见分歧,厘清对表明己方立场、观点、理由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概念;二是要选取一点深化、细化,并通过概念辨析、多维度比较等方式呈现思维的深化,而不能面面俱到地议论。
三)从说理态度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强调对象意识与读者意识,重在文明有序的沟通交流,从粗糙封闭走向情理开放,从简单否定走向入情入理多维度阐述。任务驱动型作文命制中新用的“阐述”一词不同于“论证”,这是内在理念的变化。“阐述”对应的是“说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沟通辨析为主,回到了文明交际的轨道上,所以要求有对象意识与读者意识,这就加强了阐述的针对性。
且必须入情入理地文明交流——既要申述自己的看法,又要倾听对方的想法,呼应他说。如甲卷女儿状告父亲一事,其实只要父亲理解即可,但既然其他人有看法有质疑,文章就要呼应他说,这就是“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使对象相信自己的观点,帮助其消除顾虑,清除分歧,要求入情入理的说服——文明议论。
材料的选取必须遵从“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作文应把握紧扣任务指令、不简单粗糙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中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的说理方向,要注重“倾诉自己,呼应他说;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的说理原则。从阐释型作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涉及思想与观念的变化:从写作材料到任务指令,从针对性到对象感,从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从替圣贤教训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说人话说真话说贴心话等,都意味着现代语文思想的变化。
因此,我们也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变革。
三、 学生写作常出现的问题(以学生考试作文为例)
1、对任务避而不答。
例一: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材料。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病文:在平凡中演绎精彩。
首段: 一滴小小的水珠却能折射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平凡的人也演绎着自己的精彩的人生。
中间段落: 用田中耕。
一、居里夫人、刘玉美的事例论证“平凡中孕育着精彩”“平凡中演绎着精彩”“平凡中成就着精彩”。
结尾段: 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的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一样能够创造出精彩的世界,不是吗?
分析:整篇文章最大问题是全文无一句话照应材料,因此让人无从知晓“在平凡中演绎精彩”究竟指向材料中的大李、老王还是小刘,也就没有完成回答试题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的任务。
2、对材料不理不睬。
例二:2024年5月1曰,《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
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4年成都市“二诊”考试作文)
学生病文:
让阳光洒向世界。
首段:视力残障者可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这一条例的实施,让一些人产生了担忧:吓到孩子,让过敏人群感染。
诚然,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是否也应该关爱这些有生理缺陷的人?这些盲人眼中的世界已一片漆黑,我们难道要让他们的心灵世界也蒙上阴霾?我们应该对他们心存关爱与包容。
小孩可以安抚,当我们将这些道理讲给孩子们听后,这些善良的孩子还会怕吗?让我们用爱点亮盲人的世界。
中间段落:联系官东事例论证他的爱化作了阳光,洒向长江,温暖了人心;论证王宽将他的爱化作了阳光,洒向孤儿,温暖了他们的心;用莫振高的事例论证他的爱化作光明烛,在天上熠熠生辉。
结尾段:让我们摒弃自私,让自己的爱化作阳光,洒向世界。
分析:这篇文章首段利用材料引出了中心观点,中间段落的论述语言简洁流畅,直及主题,但遗憾的是除了在首段利用材料引出观点关键词——关爱外,其余部分则完全抛开材料大谈“关爱”这个话题。这样做,在一般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中是正确的,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则欠妥,因为题干要求中有“对此,你有何看法?
”的任务指令,它要求这个文章就事论事,如果不就事论事,则是丢开材料空泛议论。
3、过于局限材料(內容空、立意低)
例三:有人建议推动街区化,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式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将逐步打开,实行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动议关涉千家万户,引发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推动街区化,可以节约土地,缓解交通压力;有人认为,推动街区化,不利于小区安全;有人认为,推动街区化,将会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冲突,有利有弊,需慎重推行。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6成都七中“二诊”模拟作文)
学生病文:我看小区的街区化。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问题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推动街区化的建议,而我却并不赞成这样的观点。(首段)
街区化真的能够减轻交通压力吗?(接下来一段围绕此问题空议论)
交通压力不能靠其他方式缓解吗?(接下来一段围绕此问题空议论)
使小区街区化有哪些弊端呢?(接下来用一个自然段谈安全问题,又用一个自然段谈环境的卫生和噪音污染)
我不赞成小区街区化,请别夺走我们已不多的乐土。(尾段)
分析:这篇文章和前面两篇例文截然不同,它的题目及正文都直接对准此次作文的任务要求——“对此,你有何看法?”看起来似乎合乎要求了,但这样的文章在就事论事中过分局限于材料。
就事论事、议不离事并不意味着限制思维,写作者一样应该扩展思维的宽度,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材料背后的核心价值观。其实我们抓住材料本身可以小见大,挖掘思维的深度,可以从材料中的“打开小区和大院”中读到开放、创新、改变、共享,从“封闭小区”中读到安全、保障、尊重、传统。将二者结合,可以读到在保障与尊重的前提下改变、共享,在创新中继承等意思。
4、封闭的自圆其说。
例四:材料同例三(2016成都七中“二诊”模拟作文)。
学生病文:在文章写作谈及材料时,甲学生写到:“视力残障的人应受到更多的关心与尊重,一条导盲犬如同他的眼睛,所以我们应以一颗宽容理解之心让视力残障的人与他的导盲犬一起进站乘车。
”乙同学写道:“多一份理解,便多一缕和煦的春风。《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的正式实施,使视力残障者可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许多人都理解,但或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小孩怕狗,敏感人群感染,但我相信理解的微风能抚平孩子的情绪,能带走过敏者的感染源。
分析:对比两则片段,甲学生仅仅关照了材料中视力残障的人得出结论,眼里只有主要人物、核心事件,而乙学生关照对象除了视力残障的人外,还兼及小孩和过敏者,在关注议论非核心人事时没有喧宾夺主或平均使力,而仍然将重心落在视力残障的人上,这样使论证更具说服力。乙在思维上更全面、辩证,也更吻合作文题干中“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的任务要求。
材料本身往往具有争议性,所以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应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判断”变封闭的自圆其说为开放的文明的交流,观点态度在碰撞中得到统一。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许多同学在写作中要树a就必须倒b的一棒子打死的现象。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
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上,人们习惯性地去点一下赞,温暖了情怀,增进了感情,拉近了关系。点赞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离不开的方式。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说,点赞难免有敷衍之嫌,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原本方便我们表达的工具,如今反而让我们变得...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
1 某周末,语文老师的作业是 选取一篇优秀高考作文,抄写在积累本上。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老师说,选好优秀作文后,时间紧的同学,可以打印。但是,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有的同学自己不找,只是委托其他同学帮助自己打印一份,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作业。对此,有的同学认为这是高效完成作业,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做不对。对此,...
任务驱动型作文交流材料
何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实质 新材料型作文 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源流 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概念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特征 1 情境化2 对立性3 暗示性 导向性 高考内容。2015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