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拟题训练

发布 2021-02-28 08:05:28 阅读 7166

送你一双慧眼。

—谈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背景分析:近几年来,高职考语文试卷**现的大量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为高中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水,让人倍受鼓舞。但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出现了不少问题。

拟题就是其中一例,因学生思维定势,存在雷同单一的弊病,丧失了标题作为文章眼睛的传情达意的功能。为此,在高职考临近之际,我想通过这堂课,**话题作文拟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便给学生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思维定势的束缚,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从不同角度获得拟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几种简单易学的拟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话题作文的拟题要求与方法。

教学难点:拟题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多**辅助教学法,理论指导与具体训练相结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课堂练习、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引用“刘春霖意外中状元”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好的名字有时对人很重要。那么对文章而言,一个好的标题同样作用非凡。在学生的情绪被激活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引出本课主题。

二、拟题的要求 (均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1、清楚、准确。

2、小巧、具体。

3、新颖、别致。

4、含蓄、深刻。

—好的标题往往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呆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三、拟题的方法

1、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来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如果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

2、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常见的快速拟题方法。

3、巧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让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

4、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 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5、新视角,别开生面。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新鲜有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进行逆向思考,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

四、拟题时应有的两种意识。

1、 优质的目标意识。

2、 小角度的定位意识。

五、拟题竞赛:2024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 (附课堂练习)

竞赛程序:1.仔细审读作文材料和要求。

2.依据已学的拟题要求和方法操作。

3.选择格言、确定文体、拟定标题并写出拟题理由。

4.经四人小组讨论,调整并确定最佳方案。

5.小组派代表宣读讨论结果。

6.教师作简要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光能掌握拟题的思路,而且也能充分认识到拟题在作文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六、布置作业。

完成2024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的拟题 (附课后作业)

七、总结:—拟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审题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就是选材构思的过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文标题的重要性,掌握了几种快速拟题的方法,同时在训练中提高了话题作文的拟题能力。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大胆实践,真正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慧眼。

附课堂练习:

2024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拟题训练教案

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拟题技巧。教学目标 通过方法讲解与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拟写作文标题的。方法,从而拟出贴切 醒目的标题。教学重点 方法讲解与拟写训练。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话题拟出贴切 醒目的标题。教学设想 导入新课 问题分析 方法总结 实战演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活动 展示 让学生根据标题判断...

话题作文拟题

怎样才能快速拟出一个鲜活新颖的标题呢?介绍几种方法。一 添加新词法。就是在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又如以 选择 为话题,在选择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 简单选择 无悔选择 等题 在选择之后的后面添加新词,可以构成 选择绝路 选择新生 等题目。二。修辞...

话题作文拟题

话题作文如何拟题王丽君。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学会话题作文拟题常用的几种方法。2 能将所学会的方法运用到本次话题作文中去。方法三 别具匠心,形式出新。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创新。作文除在选材 立意上要有新意外,可鼓励学生胆子放大一些,尝试在形式结构方面也要力求出新。人称上可以用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