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新阶英语阅读教程 1 4 参考译文

发布 2021-02-26 08:14:28 阅读 6309

unit one

text a 如何变“末流”为“一流”: 哈佛对捐赠大户的回报

1 初春的一个夜晚,暖意融融。一群公司执行官、律师、石油巨子、理财经纪人、身价不菲的咨询师以及巨额财产继承人,悄然走出查尔斯宾馆和哈佛饭店的套房。这些商界显要,男的个个头发花白,身着灰色西装──有的拄着手杖,有的则由于长期在哈佛运动队或网球队锻炼,一副运动员身材,充满活力、脸色红润;女的戴着丝巾,身穿苗条的黑色长裤,但其中几乎没有一张黑人和拉美人的面孔,他们穿过一道普通的门,走进安尼博格餐厅。

此次聚会,校内没有通报,**也不得报道。

平常简朴的新生餐厅今天用连翘花和郁金香装点一新,客人们品尝着鸡尾酒、葡萄酒和牛柳、蟹黄蛋糕、芦笋尖等开胃小菜,享受着时任哈佛校长劳伦斯·撒莫斯的殷勤。有几位客人谈论着海斯特布丁俱乐部最近的那场演出,这个俱乐部是一个学生戏剧协会,每年春天都要上演一场**滑稽戏,由哈佛的男生男扮**参加表演。

过了一会儿,布置在二楼阳台的哈佛乐队开始演奏“万名哈佛人”,客人们各自入席,烛光晚宴开始。酒足饭饱之后,客人们兴高采烈,对撒莫斯校长的餐后致词报以阵阵掌声。唯一例外的是,撒莫斯校长简要介绍学校计划扩大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招生,为年收入低于四万美元家庭的子女上哈佛提供免费教育,此时,校长似乎在等待在场贵宾们赞许的掌声,但竟然没有掌声。

我分析,这种令人尴尬的沉默传递了一个信号,甚至可称为威胁:你要是扩大招收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而将我们这些人的孩子拒之门外,我们就会停止数以百万计的捐款。

4月8日的这顿晚宴,拉开了哈佛大学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2023年年会的序幕。该委员会或许是高等学校里一个最具财力的顾问团,但鲜为人知,**亦少有提及。实际上cour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委员会──它并不正式制定学校政策或发表正式意见──但撒莫斯同其他任何一任哈佛校长一样,离不开cour的支持。

该委员会成员均为哈佛最大的捐赠人,他们捐赠的资金构成哈佛2005财政年度255亿捐款的主要部分,使得哈佛成为美国高校中收到捐款最多的学校,比位居第二的耶鲁大学高出100亿美元。

5 在过去15年中,cour委员会成员增加了两倍,原因是哈佛启动了史无前例的26亿美元筹资计划,该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主要依靠能够出资数百万的捐赠大户。cour主席小罗伯特·斯通于2023年在该委员会第一期新闻专刊中告诫其成员说,“作为cour的成员,你将被要求在此项筹资计划中发挥主导作用。”截至2023年,由哈佛筹资者精心挑选的424名cour成员中,有10名为福布斯杂志中的美国400最大富翁,为首的前三名为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 (2023年净资产140亿美元)、石油大王罗伯特·巴斯(30亿美元)以及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 (25亿美元)。

cour成员大多为哈佛本科或研究生校友,但并不全是。比如巴斯,就是先上的耶鲁,它是哈佛的主要对手,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6 尽管也有少数捐资者主要依靠其向校友和商会筹资的能力而进入cour,但一般地说,成为该委员会成员,捐赠人须向哈佛捐资或者承诺捐资至少100万美元。由73名成员组成的cour核心层,即执行委员会成员,一般须捐赠或筹资至少500万美元,有时甚至远高于此数。

7 免费晚宴和新闻专刊并不是哈佛对cour成员表示感激的唯一形式。学校经常会安排其顶尖名师在cour年会上专题介绍纳米科学、老年科学等;同时学校经常会以捐赠者名字命名其体育场馆、研究中心、教授教席、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等。

8 而最大的回报在于哈佛会大大降低录取标准,招收捐赠大户的子女入学。哈佛招收他们的子女,在选招中没有利益冲突原则,一味向这些富翁及有过硬社交关系的人士倾斜,所以他们的子女在入学时畅通无阻。尽管哈佛对于将部分招生名额标价**的任何暗示表示愤怒,但我发现了大量实例,即某子女入学往往紧随其父母的大笔捐赠,或者是在父母大笔捐赠之前。

这至少给人一报还一报的感觉。最引人注目的是,有政治背景而同哈佛无任何关系的一个新泽西州房地产大王在其大儿子获准录取前仅几个月,向哈佛捐赠了250万美元,而他的儿子并没有达到哈佛的录取标准。

9 哈佛本科生录取率不到十分之一,sat满分的考生中,有一半以上被拒之门外。十分之九新生的学业成绩在其高中班级中排名位于前10%。哈佛研究生院以及专科学院,录取标准大抵相当。

比如,哈佛法学院的录取率只有11%。

10 而捐赠大户的录取机会要大得多。我在查阅了名人录、哈佛校友录和其他资料以后发现,424名cour成员中有218名成员(占一半以上)至少有一个孩子在哈佛上过学。许多捐资人有多名子女进入哈佛,这样,近年被哈佛录取的cour成员子女总数至少达到336名,其中近300名就读本科,其余大都就读于哈佛法学院和商学院,为他们走上美国权力之廊打开了大门。

1 据我统计,cour成员中,至少有80人膝下无子或者子女未到上大学的年龄,这样,其他约340名成员的适龄子女中,在哈佛上学的达到336人,捐资人和招收子女的比例几乎为1∶1,这一录取率令人吃惊。美国一对夫妇一般有一至两个孩子,女富翁的子女往往少于平均数量,而且许多cour成员的子女根本就不报考哈佛,这样,按保守估算,哈佛大学招收最大捐资者子女的比例远远高于50%。

12 这些幸运儿轻松进入哈佛后,得到的不只是学业上的长进,同时,他们将拥有显赫的职业资格背景,结交名流朋友和未来佳偶,以巩固其家族在美国上流社会的地位。“去年我的小女摩根同她的哈佛同班同学约翰·斯塔福德喜结良缘,这可是我们第二次完成了“帽子戏法啦。”cour成员、投资银行家拉尔夫·海尔默德,也是大学资源委员会成员,在2023年举行的四十周年同学会上向自己当年的哈佛同学夸耀道,“至此,我的三个女儿不仅从哈佛毕业了,而且都嫁给了哈佛男生。

”3 毫无疑问,cour委员会成员的子女中有些是十分优秀的考生,即使没有任何关系,也有可能被哈佛录取。但是,还有一些子女,特殊优惠的作用超出了他们低于哈佛录取标准的考分。这些幸运考生,个人资质平平,类似于许多依靠防止种族与性则歧视的政策而入学的少数民族及女性考生,他们经常陷于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该获得在哈佛上学的资格。

4 cour委员会成员子女上哈佛,大多凭的是校友关系。对于这一群人,哈佛承认至少给予了一定的照顾。哈佛校友子女的录取率达三分之一,是其平均录取率的近四倍。

因校友关系而入学的学生占到哈佛学生总数的13%。哈佛招生和资助办公室主任威廉·费兹蒙斯曾在cour会议上作客发言,他告诉我说,凡是校友子女的申请材料,他都要亲自审读,他说哈佛招收的校友子女sat成绩同全校平均录取成绩相比只差一两分,在同等条件下,他会以校友关系来确定录取人选。当我请教他如何为这种并不源于成绩的做法辩护时,这位1967届哈佛毕业生说,校友们“贡献了大量时间为母校招生、为母校学生捐资助学、参加当地哈佛俱乐部的各种活动,推动了母校的整体发展。

”他又补充道,“校友们有对母校一种特别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情,对于母校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发挥了作用,……而且使母校更加美好。”因而他说,“校友子女报考我校,我们会非常关切地阅读申请材料,并在录取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关照。”

5 除了忠诚和志愿服务等因素,哈佛对校友子女给予特殊青睐的最大原因还是资金。校友捐资增强了哈佛的经济实力,而毕业生向母校捐资的能力和意愿则影响着学校对其子女入学的优惠程度。本人调研发现,cour委员会成员子女的录取率超过一半,这表明,校友捐赠大户子女的录取机会远远大于费兹蒙斯所说的同等择优关系标准。

text b 引领学校教育走出20世纪

对**教育政策持异议的教育家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黑色小笑话:瑞普·凡·温克尔沉睡一百年后一觉醒来,进入了21世纪,自然,他对所看到的景象一片茫然,不知其解:男男**们一个个行色匆匆,对着塞在耳朵里的金属小玩意儿说话;年轻人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将微型运动员在电子屏幕上挪来挪去;老人们胸戴节拍器、身上安着金属或塑料制成的人造髋骨,同死神和残疾抗争……机场、医院、购物中心等等,每到一处,无不让他满脑子困惑。

但温克尔老人最后来到一间教室时,却清楚地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他说,“这是学校,我们2023年时的学校就是这个样子,只是现在黑板改成绿色的了。”

美国的学校并非真正如此一成不变。但相对于生活中其他领域的变化节奏,我们的公立学校却令人感到是在倒退。现在的孩子们依然整天做着爷爷奶奶做过的事情:

规规矩矩地坐成一排一排的、听着老师讲课,潦潦草草地手写笔记、读着在付印时就已过时的课本。一条宽宽的鸿沟(注意,是宽宽的)将学校生活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研究生新阶英语阅读教程 5 10 参考译文

unit 5 text a 我辉煌的临时工作 克里斯汀 伯吉文推迟寻找工作并为此感到骄傲。1996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时,她不想身穿套装 脚蹬高跟鞋成为公司的奴隶。相反,她花了200美元购买了赴英国工作的许可证和一张飞机票,在国外辛苦工作了六个月。她先是在伦敦的塞尔弗里吉百货公司销售高科技小装置,然...

研究生英语应用教程参考翻译

参考翻译 1 4单元 unit 1 a.十八世纪以来,交通和道路条件有所改善,使得住在农村的人可以到附近的城镇去,进行多种娱乐活动。一些观赏型活动随着十九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兴盛起来。剧场 厅和体育运动发展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铁路网逐步形成,公交公司也开始出现,于是,低廉的乡村一日游和海边...

研究生英语应用教程翻译

英国人把排队叫做 queue up 美国人把排队叫做 wait in line 只有纽约人不同,他们把排队叫做 wait on line 似乎没有人知道纽约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倒是我们在排队时可以好好考虑的问题。排队是城市生活中一个严峻的现实。尽管对于什么是城市中最难排的队似乎还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