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订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是组织各环节课程教学活动、检查与监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重要的教学文件之一;制订并完善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教学系部、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制订、修订教学大纲的程序和要求
1.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由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作为制订、完善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
2.系部组织有关教师编写,并集体讨论。
3.经学校专业工作委员会审定,学校批准实施。
4.每门课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要求。
5.体育、“两课”等课程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编写,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要结合等级考试的要求编写,职业技术课程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编写。
6.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须以统一的格式编制。
三、制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1.准确贯彻专业教学计划体现的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必须、够用”为度。
3.注重与关联课程的交叉和衔接,避免重复和遗漏。
4.课程教学要求简明准确。
四、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1.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2.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3. 学分、学时分配;
4. 实验教学环节;
5. 建议教材和参考书目;
6. 作业要求;
7. 考核要求(学校统一考试、系部考试、笔试、面试、考查)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聚集状态;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单质及化合物;化学反应平衡;相平衡;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七个章节的内容。通过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建议学时:6
一)教学内容:
1、气体。2、液体。
3、溶液。4、固体。
5、超临界状态。
6、物质的其他形态。
二)教学要求:
1、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沸点,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固体的种类和性质。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
3、会用不同方法计算溶液的浓度。
4、熟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应用于相关计算。
5、了解液晶、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超临界状态、物质的其他形态。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用不同方法计算溶液的浓度。
难点: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应用于相关计算。
第二单元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建议学时:12
一)教学内容:
1、氢原子光谱和微观粒子运动的特征。
2、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
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氢原子光谱和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现代描述;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氢原子光谱和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律;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周期律;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3、会推导四个量子数,会书写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会判断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鲍林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5、了解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鲍林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难点:推导四个量子数;书写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
第三单元单质及化合物建议学时:10
一)教学内容:
1、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布。
2、主族金属元素——锡、铅。
3、主族非金属元素——硫、磷、碳、硅。
4、过渡元素——锰、铁。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布;主族金属元素——锡、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主族非金属元素——硫、磷、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锡、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硫、磷、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会书写相关章节重要化学反应式。
4、熟悉锡、铅、硫、磷、碳、硅、锰、铁的性质。
5、了解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布。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锡、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硫、磷、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锡、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平衡建议学时:8
一)教学内容:
1、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2、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3、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4、实验一化学平衡。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2、掌握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3、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4、熟悉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5、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难点: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第五单元相平衡。
一)教学内容: 建议学时:10
1、相律。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3、完全互溶双液系统的气液平衡。
4、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
二)教学要求:
1、理解相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和相律的概念;杠杆规则。
2、掌握水的相图,完全互溶双液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
3、会计算相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利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
4、熟悉水的相图,完全互溶双液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
5、了解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沸点—组成图。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相图、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压力—组成图、二组分简单低共熔系统相图;计算相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利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
难点:水的相图、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压力—组成图、二组分简单低共熔系统相图;利用杠杆规则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建议学时:1
一)教学内容:
1、酸碱滴定法。
2、实验二摩尔溶液的配制。
3、实验三滴定分析操作练习。
4、实验四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掌握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会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熟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了解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指示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难点: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七单元氧化还原反应建议学时:4
一)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2、掌握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3、会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4、熟悉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电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难点: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三、建议学时分配。
四、实验分配及要求。
五、建议教材(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本号)
教材名称:现代化学基础
主编:胡忠鲠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号:第二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炉外精炼》是冶金技术的专业的专业课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炉外精炼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常见精炼方法的名称、工艺及设备。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要求:
理解炉外精炼手段对提高钢质量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炉外精炼的基本含义。
2、炉外精炼的作用。
3、炉外精炼过程的实质。
4、炉外精炼的分类。
5、昆钢炉外精炼生产情况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炉外精炼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
掌握渣洗、真空脱气、搅拌、加热、喷粉及喂线各工艺的原理及操作特点,了解其在精炼过程中的地位及精炼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渣洗。
1、渣洗的目的和原理;
3、渣洗的精炼作用。
第二节真空处理。
1、真空处理的目的作用。
2、真空处理基本工艺。
第三节炉外精炼时钢液的搅拌。
1、钢液的搅拌作用及方法;
2、电磁搅拌的基本原理;
3、吹氩搅拌的基本原理;
4、两种搅拌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炉外精炼时钢液的加热。
1、炉外精炼时钢液加热的目的和方法。
2、加热对精炼效果的影响。
第五节喷粉及喂线。
1、喷粉及喂线的工艺原理和效果。
2、喷粉及喂线操作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建议:
根据昆钢生产工艺(lf炉)的特点重点讲解。
第三章钢液真空脱气工艺。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样本
三 上机实习要求。了解平面杆系结构阵位移法计算程序的原理 结构和数据输入 输出的内容,通过上机实习掌握其应用。会用已有程序解决连续梁 刚架 桁架和组合结构的计算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对程序作局部的修改和适当的扩充。四 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对结构计算简图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大纲参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课程编码 080620001 总学时 48实验学时 16学分 3 适用对象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无。大纲主撰人 大纲审核人 一 课程性质 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
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课程 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 填写,一门课程分在不同学期开课,应分别写出课程 学分 学时 其中 讲课学时 上机学时 课外学时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教材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开课学院 课程 选填 一 课程性质。二 课程任务。一 知识方面。二 能力与素质方面。三 对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