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发布 2021-01-04 15:39:28 阅读 8952

个性化教学教个性化语文。

郑爱武汤沟镇苏生小学。

本人自2023年步入讲坛,风雨兼程二十三春。漫漫教学路,悠悠园丁情。格物致知寻真谛,三尺讲坛育桃李;授人以渔益终身,陶情冶性铸魂灵。

多年的讲坛生涯,二十三年的历练铸就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 把握“两度”,善待“意外”。

所谓“两度”:一是梯度,二是深度。教学设计层次鲜明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

首先,研究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分析作品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研究《课程标准》把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阅读。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识迁移,新旧联系,调动积累。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及线索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品读课文,品文章的思想价值、品文章的艺术价值,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得以熏陶。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步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激起创造性的火花。

课堂上往往会发生“意外”。教师循循善诱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灵感”。他们突发奇想提出与教材无关,甚至唐突的问题。

我从没有指责过他们。相反这正是教学的成功之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此时我运用教育机智努力寻找师生思维的连接点,努力将他们的思维引入正轨。

二、 个性化教学教个性化阅读。

1.读入境中育情感。

阅读文学作品就是读者与作者进**感交流,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言语的载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课本剧进**感传递。

对于意境优美的作品,通过反复朗读,用心体会,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汉语言文学往往表达一种微妙情感,特别是中国的诗歌意境更是一种模糊的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中的“意”和“象”,微妙的情感是无法通过语言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

它要靠心领神会,要靠心灵的顿悟。它要联系生活实际,反复朗读整体把握、体会。

变换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通过对比阅读受到情感熏陶。汉语言的概括力很强,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感情,有一字传神之妙。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中体会感情。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结尾“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第一个“幸福”实际是“痛苦”。把它换为“痛苦”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到改动后语义直露感情减弱,原句更能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诅咒。

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与作者产生共鸣。

分角色朗读,揣摩作品人物感情与之同喜同悲。通过对语言层面的理解把言语对象转化为表象,再倾注自己的情感组织表象活动,在角色朗读中再现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内心,两情交融产生共鸣,从而激情澎湃,深化主题。

分层次进行阅读训练,感受语言的情感内蕴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和情感的体验。如《鸟的天堂》围绕“‘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进行分层阅读。先在语言层面感知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进而透过语言层面产生联想,这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联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原来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榕树,加上当地人的爱鸟意识强,从而感受到“鸟的天堂”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这样,再从情感层面细细品味“美丽的南国的树”勃勃的生机,鸟儿的欢快,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的启迪。

演课本剧是融人的语言情感、语言体验和语言实践于一体的活动。通过语言层面领会意境的深厚意蕴,揣摩作品人物的内心感受,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再创造。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感情达到白热化。

2.培养人文精神,铸造儿童灵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启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科学奠定基础。阅读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文字,玩赏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愉悦,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草原》给我们展示了蔚蓝、明朗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小丘,绣上“白色大花”绿緑的草地构成一幅美好的画卷。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涤净孩子们的心灵,平息那颗喧嚣、烦躁的心。

人与自然贴近了,内心美的能量被唤醒,培养爱的情感,爱自然,爱社会,爱我们这个族类。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孩子们咀嚼着诗句,领略诗的意境,徜徉在祖国文化艺术园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感受浓浓的朋友、亲情。

他们接受传统的文化熏陶,形成丰厚的人文底蕴。

3.利用文本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唤醒创造的潜能;鼓励质疑为创造思维奠定物质基础;情感体验推动创造思维的发展;培养想象为创造思维插上翅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逐步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建构新概念,启发新思维的基本条件。鼓励、引导是思维的源头,没有鼓励学生的思维就是一潭死水,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如潮般涌动。

有了提不完的问题,创造就有了源头活水。

创造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们结合文本的特点挖掘空白、创设情境培养儿童的有意想象,逐渐培养儿童再造想象,发展创造思维。

运用原型启发学习作品中主人翁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自觉进行创造思维的习惯。如,《赤壁之战》周瑜以三万对八十万战胜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归根结底,周瑜的胜利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战胜对方的常态思维,得益于战前的准确分析,并恰当地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

他们的创举给学生深深的启发,创新需要渊博的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样,激励学生求异求新。

三、模拟生活情境,培植作文情感。

作文教学离不开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感知客观事物,情感愉悦,获得认识而激情澎湃急于表达呢?创设作文情境,显示生活场景,将学生引向生活,通过仔细观察,聆听天籁之音,情趣盎然,激发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拓宽思路。

我手写我心,我手绘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作文质量。

1. 图画法。其基本过程是:“形象视觉—思维及内部言语—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1)作文启蒙教学,通过设计一组**画把学生带人情境,产生联想。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先设计单个的内容浅显的贴近生活的图画,让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然后,设计一**画。先由学生说出每个图画的意思,再连起来说几句完整的话。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

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了。他们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作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出示稍复杂的图画。

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一组问题,一系列动作、表情等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领会图的内涵,训练说一段话再写下来。这样,由说到写,放缓了作文的坡度。学生轻易地迈进作文的大门,也培养了作文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基础。

2) 用图画显示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设计一组**画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社会实践产生联想,从而思路拓宽。

2. 亲近自然法。

自然环境在人们利用它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中也附加有某种社会因素在内,成为人化了的自然。青少年往往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受到陶冶得到启发,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作文教学中创设这种含有自然风光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大自然,人与景的观照,倾注情感,神思飞扬“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情溢于海,我才之气,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刘勰语)。 景中有情,景中有情。学生激情洋溢。

人与自然,人与景融为一体,体会美的极致,用心感受自然,用美欣赏自然,用笔描绘自然。

3. 表演法。

通过讲故事、演小品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生活,产生联想,激发写作兴趣,拓宽思路。学生在观察、表演的基础上,描绘故事的情节,写出剧情。

4. 活动法。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余常与学生共同游戏,经常开展学生喜爱的,有趣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场面。活动后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活动场面,提升生活质量,积累生活素材,打开思路。

四、潜心研究,教学相长。

执教二十三年,教学研究二十余载。研究《大纲》《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研读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研究中外教育家思想,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颜元的格物致知;陶校长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创造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我与大师同行,辛勤耕耘、收获。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在任职期间,我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竭忠尽智。对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对自身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刻意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现就几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职业要成为个人永久职业,必须永远保持 学...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常桥小学张会成。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思想教育。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任重而道远。首先,教师必须自身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行,平时能以自己的思想情操去感染和...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罗集乡清凉寺小学刘莹莹。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认真钻研,才能取的好成绩。一 课堂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教师 1 新课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在一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