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 中级 综合能力精简笔记 四章

发布 2019-07-09 18:36:00 阅读 2796

综合能力。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需要具有的社会性与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2.亲社会行为和***行为。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6)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3)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与人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二)特点(5):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7)

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5)

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遗传基因(dna和rna),有自我复制和发生特变的特点。

异常遗传(4)

1.单一基因遗传——血友病;

2.多重因素遗传——气喘、兔唇、糖尿病;

3.染色体错乱——唐氏症;

4.环境引起的异常——酒精、辐射、致癌物质。

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儿童行为)

个体主要运用图式→同化→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

当有新事物时,先用同化原则使新事物与旧图式发生联系,再用顺应原则把旧图式加以改变,从而形成新图式。

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品德发展)

五)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华生。

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否认遗传,强调环境和教育作用。

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人类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后者是主要方式。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语言、手势和行动)组成。

二)常人方法学。

人的行动具有权宜性,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完成的。具有“索引性”,共事者运用共同完成且不用申明的知识。

第四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见附表)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一、什么是理论。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5)

1.解释问题;2.**;3.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4.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5.发展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工。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

实证主义理论、后现**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

佛洛伊德:发展的理论和**的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心灵的构成。

心灵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

前意识容易变成潜意识,潜意识是理论的核心。

二)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三)焦虑、防卫与转移。

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四)性心理发展(5阶段)

口腔期、**期、性蕾期、潜伏期、***期。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5)

1.在**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契约;

3.**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环境;

4.精神分析**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过程中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给予支持和接纳。

四、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焦点在于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现在生活得影响。

精神分析**分为三部分:**情景的建立、**关系的建立、**性对话(实质阶段,包括自由联想、**性倾听、诠释)。

第三节认知行为理论。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

基础来自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行为主义理论基本取向将心理与行为分离。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知学派,人类行为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

二)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

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要改变人的行为,先要改变人的认知。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1.自动化思考——经长时间积累形成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不需经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模式发出。

情绪理论框架——真实发生的事件,人们对事件的认知,人们对事件的情绪结果。认知正确则情绪和行为就正常,否则是错误的。

3.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前置事件,目标行为,结果)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

4.用于行为修正上,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包括问题解决、归因、认知**原则。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1.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3)

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2)服务对象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3)服务对象及其环境的差异性。

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3)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

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4)

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要协助对象做到自我了解、自我控制;也要提供外在监督,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结合。

1.确定评估重点(思想、情绪、行为)

2.专业关系的建立(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3.助人者的角色(教育者、伙伴)

三)助人的策略及步骤(5)

1)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2)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3)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4)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5)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四)结案和跟进。

第四节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发展的历史。

依附理论(强调早期与父母的关系)→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

社会网络**理论(通过鼓励,家庭成员会承担起**者角色)→网络干预→社区支持计划(精神病人离开**机构回归社区)→非正式网络支持(精神病人在自然网络中**)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由社区、社会网络(亲戚、同事、朋友)和亲密伙伴(生活中的一种紧密关系)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引导、协助、解决问题的行动)或表达性(心理支持、情感支持)支持。

二)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3)

1.发展因素——过去的经验如何影响其今后的社会生活,改变负面影响。

2.个人因素——高自尊、高自我评价、高社会性者可获得高社会支持,而高自主性者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

3.环境因素——开放环境倾向于利用支持网络,封闭环境则相反。

三、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实务模式。

社会支持网络(正式的,非正式的)

正式的有2个作用:(1)以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或提供非正式不能提供的支持;(2)帮助补足或扩展非正式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干预模式(2部分)

2023年社会工作师中级试题综合能力

一 单项选择题。1 作为西方社会主流文化的 教文明宣扬 成为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 a 宽容b 奉献c 关怀d 博爱e 自信。2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其社会福利向制度化发展的法令是 a 地方 社会服务法 b 社会诊断 c 伊丽莎白济贫法 d 社会保障法案 e 社会诊断 与 伊丽莎白济贪法 3...

2023年社会工作师 中级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2012年社会工作师 中级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2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总题数 60,分数 60.00 1.社会工作者在为社区残疾人服务的过程中,邀请 师为残疾人家属开展 技巧培训,联系劳动部门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复习 九

第九章社会工作督导。督导是社会行政人员督促 引导工作人员正确 有效地实施社会服务的过程。面对机构中新的工作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社会行政人员需要对他们实施督导,支持他们实施社会服务。第一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含义和对象。一 督导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中,督导工作是一种间接服务的方法,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