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19-06-09 16:48:40 阅读 6365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和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b=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语言描述法:例: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 b=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如果 ab, bc ,那么 ac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a、 描点法:

b、 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 平移变换。

2) 伸缩变换。

3)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作差f(x1)-f(x2);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确定f(-x)与f(x)的关系;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f(x) 或 f(-x)-f(x)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其中》1,且∈*.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值域是或;

2)若,则;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3)对于指数函数,总有;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底数,— 真数,— 对数式)

说明: 注意底数的限制,且;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真数。n = b

底数。指数。

对数。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且,,,那么:

注意:换底公式。

(,且;,且;).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3 一 函数表示法 1 三种表示方法。1 解析法 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2 列表法 选取的自变量的值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3 图象法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 折线 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的精确值。列表法便...

新课标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知识总结。第一章集合和命题。一 集合。1.集合的含义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的整体叫做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元素。2.集合的三个特征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与无限集 数集的分类 自然数包括零。4.集合表示法 列举法 描述法 图示法。5.子集 对于集合...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则9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 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二 圆的方程。1 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 圆的方程。1 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 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