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新人教版

发布 2020-12-27 18:15:28 阅读 4514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加点字注音及字形无误的一项( d ) 2分)

a.滞留(zhì) 静谧(mì) 诘难(jié) 怒不可谒(è)

b.旁鹜(wù) 喑哑(ān) 聒噪(guō) 一抔黄土(péng)

c.阴晦(huì) 相契(qì) 解元(jiè) 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 恣睢(zì) 栖息(qī) 咨诹善道(zōu)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惟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d.《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作者是元末明初时期的罗贯中。

4、古诗文默写。(4分)

鸡声茅店月温庭钧《商山早行》)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

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

“水去了**?”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2分)

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6、综合性学习(共5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b )(1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拟串联词。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倒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50~80字)(2分)示例:

刚才小洋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社戏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一同欣赏了江南月下的美景,了解江南民间淳朴的风俗;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乙己。(符合串联词要求,能围绕作品内容表述,语言简明流畅即可)

**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两种精神即可)(2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1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7、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 分)

答: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每问1 分,共2 分)

8、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答: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9、从a、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答:我选 a 句。赏析:

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

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10、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3 分)

答: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

(1 分)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11、 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首先是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其次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力。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

九年级数学期末模拟。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a.直线 b.直线 c.y轴 d.直线。2 如图,a b是两座灯塔,在弓形内有暗礁,游艇c在附近海面游弋,且 aob 80 要使游艇c不驶入暗礁区,则航行中应保持 acb a 小于40 b 大于40 c 小于80 d 大于8...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 古诗文默写。12分 1 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 雁门太守行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 关雎 4 蒹葭萋萋诗经 蒹葭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

学年九年级语文试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第i卷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2分 默写。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年少万兜鍪 天下英雄谁敌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