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发布 2020-12-20 22:59:28 阅读 1574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部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三位数的加减法,认识图形,常见的量(千米的认识和时、分、秒),有余数的除法,收集与整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27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计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及基础都比较弱,年龄较小或智力发育较同龄孩子晚,造成学习困难,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读不懂题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复习阶段也作了相应的复习调整,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理解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

3、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4、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5、会准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它们的特征。

6、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7、理解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8、进一步掌握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9、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复习重、难点。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

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

六、复习进度安排。

复习内容课时安排。

万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三位数的加减法2课时。

认识图形1课时。

常见的量(千米的认识和时、分、秒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2课时

收集与整理1课时。

计划人:谷江梅。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1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数学,一班有学生41人,二班有学生40人,但是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并不同,一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而二班的学生孩子虽然聪明,但是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并且个别学生过分活泼,导致这些学生没有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而一学期也即将结束,经过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白石中心小学邱茂青。一 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共有学生45人。本班级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班级整体上来说基础较好,通过平时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能力差,常出现抄错数字 看错符号的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 指导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把知识进行总结和联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并且有所提高,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制定了复习计划。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五个班,311名学生,五个班的基本情况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中上等学生,每班都有。三 四个较困难的学生,分析原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