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3

发布 2020-12-20 13:01:28 阅读 5829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1课时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摘西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2课时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由于有了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写竖式的的写法,实际上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难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课本提出的问题。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提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逐渐条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3课时

练习课很多地方值得我深思: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但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另外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最佳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4课时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也就是“同一种问题的不同种解决方法”,课本例题是两个数字关系的比较,并且通过直观的摆小圆片的方法来让学生思考“让两个同样多”的解决办法。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总数不变”的办法,当我强调”只要让它们两同样多,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之后,有部分孩子想到了增加或减少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孩子都能理解,然而在练习中,他们依旧想到的是”总数不变“的方法,另两种他实数学并不都是乏味的计算,它有很多有趣的思想以及方法在里面。

他们所说的每种方法都是不改变总数的方法。而如果大家能打破思维的一种定势,只要让他们相同,其实方法是有无数种的。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5课时

本节课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通过呈现三个小朋友做花情境导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主动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以及运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示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条件用圆片摆一摆,这里“摆一摆”的操作,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依据操作的结果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重要手段。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页使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6课时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所以课前先带领学生复习竖式计算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及注意要点,再独立计算第1题。第2题的前两道题,让学生经历一个连续加几或连续减几的计算过程,体会连加和连减的运算特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表内乘,除法作一些准备,第三题是一道逆思考的问题,需要从运算结果除法,逐一退出每一步计算中的被减数,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倒推”的解题策略。教材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

通过创设两辆车上各放3筐苹果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解决“交换哪两筐,可以使辆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认识多边形,知道通过数边的条数可以判断是几边形,这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打下基础。针对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的特点,我没有按着现有的既定程序去教学,而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和预设,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多边形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发现问题、**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知,在认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认知冲突,达到学习目的,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精神。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我就让他们学会判断,给出了不同的四边形,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会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一些练习中,却发现很多让画平行四边形的题目。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简单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说说画平行四边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两条边的格子数要一样。先确定出4个点,再连线。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孩子们也容易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画时,我一一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孩子们画的都很认真,画平行四边形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以后多练练,肯定会好很多的,也会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主要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练习,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第1题时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按指定的方法一次折,并指出每次折出的是几边形,折的过程中,随着纸片形状的变化,边数有时会保持不变,有时会增加或减少。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发展初步的想想能力,第2题要求学生分别把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分成三角形,看最少能分成几个,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之间的练习,同时也为今后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作一些准备。

有趣的七巧板第1课时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

我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2课时

本节课主要是乘法初步认识的综合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或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帮助他们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2题呈现了被直条遮住一部分的苹果图,要求学生看图先数出几个几,再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同时也为用直条图表示乘法数量关系做准备。第3题呈现了一个由花片摆成的3行5列的方针,引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的两个角度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分别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一联系,更深刻的揭示了乘法概念的内涵。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3课时

通过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并带他们到生活中去用乘法,让学生再次体悟学习乘法的意义。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

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4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乘法口诀是今后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作为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本节课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乘法算式去经历1-4的乘法口诀的编拟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并能初步应用乘法口诀去计算乘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清楚图意,然后根据几个几相加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最后再根据乘法算再编制乘法口诀。在编制完口诀后,我都会让学生弄清口诀中各数代表的是乘法算式中的什么数,明确各数含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5课时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对2-4的陈乘法口诀的整理复习,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认识,通过作业和练习,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1,譬如:4×3=12,使用的乘法口诀是(),部分学生总会写成“四三十二”。

在乘法口诀中有这样一个编制要求:乘数小的在前面,大的在后面。如何才能让学生明白呢?

课后思量为何不用对比的方法?即出示3×4=12,明确各数含义编制口诀“三四十二”。接着就出示 4×3=12,让孩子尝试去编织口诀,学生肯定会编制口诀四三十二,于是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句口诀,明确这两句口诀乘数一样,积一样,说清数学上规定只需要记忆一句“三四十二,,让学生知道口诀中小的乘数在前。

由于没有实践,也不知这个方法学生能不能接受。于是本节课上,我有意识的把重点放在了那些平时上课比较沉默的孩子身上。希望能让他们在本节课上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通过多表扬,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7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 第1课时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用竖式计算,在学习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时,课上先复习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为学习连加 连减的竖式计算做准备。本课难在计算过程上,连加算式,可将算式用两个分开的竖式计算,或者用连加竖式计算,突出两种方法异同之处,让学生进行讨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6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 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 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 正面红色 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 侧面黄色 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5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首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内容为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在课的导入方面,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认识长方形的特点,在长方形图形的基础上,平移两个角的顶点位置,使长方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图形,并从中观察这个新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 边 有什么特点 角 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