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p,例1
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
教学目标: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 限整厘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和米不多,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过学生一般都有一根20厘米长的小尺子,从尺子上可以看到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最新pep二年级数学教案 全卷 1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xx名学生。100以内的加减运算和表内乘法运算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但有些学生不够细心和灵活。在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听力习惯和家庭...
2023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单元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辨认东 南 西 北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2 是学生学会用前 后 左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是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4课时。1 东南西北 一 教学内容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