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各位老师,同行们:
首先要谢谢钟老师和杨老师。这次我第三次听陈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
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知识根底,甚至在初中、高中要学的很多知识都与乘法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陈老师安排了“抱团打天下〞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如“帮喜羊羊们算钱〞“游乐场解决问题〞“摆小棒〞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了运用“观察→问题→列式〞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二、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分三次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第一次在“暖羊羊一共有多少钱〞中学生算出4个10相加后,老师提问:如果再增加一张10元,是几个10相加呢?
第二次在计算“村长一共有多少钱?〞时,陈老师通过“我都听不清了,慢一点儿,我都不知道我该写多少个5了?〞“这到底要加多少5啊?
〞“我现在写得够吗?〞“还差几个5?〞等语言来引导,这两个环节的明线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几个几〞,暗线就是让学生感知了连加计算的麻烦。
这时少数学生想到了用乘法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照后,全体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练习环节“摆一摆〞中,问学生“摆1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
请用算式表示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乘法算式,当老师展示“10个3连加〞的时候,发出了“实在太麻烦了〞的感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节课“乘法产生的必要性〞藏在暗线里完成也是相当成功的。
三、凸显乘法意义的教学,为后续学习打好根底。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根底。本节课陈老师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得很透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表达:
一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同数连加的情境。本节课陈老师从学生非常喜欢的“美羊羊、暖羊羊、喜羊羊〞**导入,让学生帮助算钱,让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张人民币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元?并通过“说、写〞等形式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算式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根底。
二是突出强调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个人觉得这是陈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所在,我们一起来详细回忆一下〕
首先,在算“美羊羊3张5元一共有多少钱?〞学生说出算式,教师先板书5+5,陈老师追问:我写得对吗?那要写几个5?然后在板书上再+5。又追问:为什么要写3个5?
其次,在解决暖羊羊的问题时,在学生练习纸上完成,集体交流时,陈老师板书10+10+10+10=40后,陈老师问学生“加数都是几?为什么都是加10?那是几个10相加啊?
〞算出4个10相加后,老师接着又提问:如果再增加一张10元,是几个10相加呢?接着让学生说出5个个个10等。
然后,在计算“村长一共有多少钱〞学生汇报时,陈老师通过“你们说5+5+5,我都听不清楚到底该加几个5了。〞学生自然会选择用11个5来表述,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总之也是做得很出彩的。
陈老师通过反复追问,引导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概括地认识同数连加问题的特征,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乘法算式改写做好准备,同时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此外,还通过喜羊羊“5元、5元、5元、2元〞非同数相加情况的对照,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
三是通过屡次对照、转换,明确乘法的意义。教学中,陈老师屡次将同数连加的算式、实物图与“几个几〞进行对照、转换,让学生能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或情境,用更抽象、更概括地“几个几〞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认识了乘法之后,陈老师指着11×5=55,问:
这里的5表示什么?11表示什么?11是从**找到的?
在图中可以找到11吗?在加法算式能找到11吗?请学生上台指一指11在**?
……这样一方面架构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面使学生更为明确乘法的意义。
四、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注意对问题的提升。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答复,但陈老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到达了很好的效果。
各位老师,同行们: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饱满起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纵观这节课,我认为杨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0个6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比照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
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看图,列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5×4。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练习,往往比拟关注学生会不会列乘法算式,而杨老师把练习反过来,让学生逆向思考,这样的练习比重复机械地列乘法算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答复,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林老师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到达了很好的效果。如:
在学习了10个6的乘法算式后,教师提出:黑板上哪些算式和它很像。学生答复:
3+3+3+3+3。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的答复是直白朴实的:因为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林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
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加数相同〞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
教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既对学生的答复进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学生的答复,恰到好处。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 凸显乘法意义的教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陈老师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得很透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同数连加的情境。本节课陈老师从学生非常喜欢的 美羊羊 暖羊羊 喜羊羊 导入,让学生帮忙算钱,让学生数一数 圈一圈,体会每...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1 各位老师,同行们 首先要谢谢钟老师和杨老师。这次我第三次听陈老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二年级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这节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 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 几个几 因此我们备课组 出这样的探秘单 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 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 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