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2-15 05:23:28 阅读 3731

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

呵呵!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

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

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

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

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

(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

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吧!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

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我在这时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就这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人教版表内乘法(一) 教学反思。

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五《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

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

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六《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

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在这次 长度单位 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教师的精心准备 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兴趣的激发 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 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 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 商不变性质 有点相像。呵呵!让学生在操作 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在这次 长度单位 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教师的精心准备 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兴趣的激发 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 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 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 商不变性质 有点相像。呵呵!让学生在操作 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3 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