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三月月考试题 修改稿

发布 2020-12-07 11:56:28 阅读 9788

高二年级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二年级语文组。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

后来的伊斯兰以及**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

“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也含有一些糟粕成分,因而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共同发展,建构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心态作基础。

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主张,成为有关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b. “和而不同”被公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c.在全球化使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的今天,“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d.“和而不同”这一哲学依据,有助于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不是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b.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和而不同”的态度使得本土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在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

c. “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d.“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该自觉吸收其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心态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b.战国中后期儒学 “驳杂不纯”的特征体现了“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 “独尊”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c.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 “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d.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2、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回答47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为大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捕获、抓住。

b.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c.罪益厚。 厚:大、重。

d.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假使。

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

b.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d.其不仁兹甚。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作动词用的一项是( )3分)

a.杀一人,谓之不义。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c.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d.孟子将之楚。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5分)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酒尽.8、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分)

答: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5分)

答:三)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来者犹可追。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__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君子坦荡荡。

5)谨庠序之教。

三、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选作一题)

一)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谁是谁的痛。

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

当儿子打**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

”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

”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 爸,你别乱跑。

”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 “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

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

”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是城市。

b.打**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第⑧段插叙的内容在**中有什么作用?(6分)

3)你认为**标题“谁是谁的痛”有什么含义?(6分)

4)读完这篇**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试题

汉铁高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命题人 审题人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云通常是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b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c 处于...

九年级三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1 2 的相反数是。a 2bcd 2 2 的值为 a 1 b 3 c 1 d 0 3 今年某市约有1080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按四舍五入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8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 0.10 106 b 1.08 105 c 0.11 106 d 1....

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1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7 2018学年度4月份考试。高二学年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最早的 钱 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 纸币。钱 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