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雷雨 教案示例之一高中二年级教案

发布 2020-12-07 08:39:28 阅读 8188

教案示例(之一)

戏剧。单元教学目的。

1.了解本单元四篇戏剧作品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和矛盾冲突的特点;体会戏剧作品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

2.培养学生评析剧本能力。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艺术语感。

4.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了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并体会他们的感情世界。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雷雨》3课时。

《屈原》(节选)2课时。

《窦娥冤》1课时。如课时不够,可增加一课时。

雷雨。教学目的。

1.了解剧本的特点。

2.分析剧中人物语言,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3.通过戏剧矛盾冲突的分析,认识旧中国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了解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教学设想。1.高中语文课本只有一个戏剧单元,宜较全面的介绍有关戏剧常识,引导学生掌握戏剧知识。

2.《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曹禺是我国现代优秀剧作家,宜简介全剧的情节和人物,并介绍作者。(有电教设备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视**《雷雨》录像片。)

3.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研讨戏剧语言的特点,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2.《雷雨》剧情简介。

3.《雷雨》中的人物及相互关系。

4.指导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本预习提示和课文第一个注释。检查预习效果,提问:预习提示提供了哪些知识信息?请把你记住的尽量表述出来。

参***:1.《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悲剧”、“30年代”必须说出来。)

2.《雷雨》的主题思想:通过描写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家庭内部纠葛和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露了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反映了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表述不一定和提示原文一样,但必须说出矛盾冲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

3.课文节选的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

4.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后一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5.节选部分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本来是一家,是夫妻、父子、兄弟的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他们之间的阶级关系。

6.提示还概述了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的思想性格特点,并提示了作者对这些人物所持的态度。

7.提示还要我们注意剧本的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一个学生答不全,可要求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补充,告诉学生阅读就是要更多的获取知识信息,获取量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和弱。)

二、课文第一个注释所提供的知识信息。

1.课文出处:《曹禺选集》里的《雷雨》第二幕。

2.《雷雨》写于2024年,次年发表在《文学季刊》第三期上。

3.与课文有关的情节。(见课本注释。补充课文以后的剧情见教参“《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三、扩展与课文有关的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

曹禺,2024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北潜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语言大师。

《雷雨》是曹禺2024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前夕,创作完成的**作,次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的发表和上演,把中国话剧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是“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之一,并享有国际声誉。

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2.戏剧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摘自《辞海》)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摘自《辞海》)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指导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上课前找好学生,由老师指导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在课堂朗读。如果遇有善于表演的学生,也可以把课文节选部分搬上舞台。

2.教师范读。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语气平缓,字字咬清,重音放在加点词语上。)

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说:“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看着周朴园说:“大概是的。”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嗯。”周朴园看侍萍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不知道,老爷。”

“你是新来的下人?”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你的女儿?”

“四凤/是我的女儿。”

“那/你走错屋子了。”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问:“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尽可能少读出人名和舞台说明语言。重音、语言节奏可以随老师个人理解灵活掌握。)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熟悉课文。

2.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找出划分的地方,并简要概括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鲁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强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作业检查。

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场戏。问:你认为在哪儿划分最合适?

估计产生会有两种回答:

1.从开头到“周朴园可是你——”为第一场戏。从“外面争吵声。”到结尾为第二场戏。

2.从开头到“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为第一场戏。从“仆人领大海进。”到结尾为第二场戏。

第二种分法较好,因为戏剧里的“场”往往以舞台上人物的更动来分场。第一场结尾处,周朴园说的话“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和前边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相呼应。

二、请一个学生概述第一场的内容。

概述要点:1.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2.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3.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她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 盛世 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 波澜迭起 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教学设想。课文较长,...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案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理出版社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一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大气与天气 气候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通过特殊的天气介绍,学习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 低压和锋面,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为做好防灾 减灾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本专题涉及内...

高中二年级试题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试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名应届毕业生报考三所高校,每人报且仅报一所院校,则不同的报名方法的种数是 a 35b 53 c ad c 2.下列求导数运算正确的是 a x 1b log2x c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