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28 15:17:28 阅读 7991

设计理念:学生在学习《我们自己》这一单元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

《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做剪刀、石头、布游戏活动先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最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

教学任务分析:

我的手》一课是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单元中的一部分。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

其中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心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验中,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

2、用各种方式获取有关手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合作学习,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以及分享成果。

3、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基本知识,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难点:小组的合作学习,自选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创可贴、吸管、胶带、空管、信封、橡皮筋、记录卡等。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你们会玩吗?说明规则。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形式选出组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一个以手为主的游戏,从而比较顺利的引出了观察的对象。)(二)、**手的用途:

1、教师:我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身体的哪一部分?(手)平时,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交流。(写字、打乒乓球、制作模型……)3、教师:我们的手真灵巧啊!

通过询问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手的兴趣。老师着重表扬了手的灵巧性,为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作一个铺垫。因为整个科学探索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学生有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的困惑,才能形成对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的探索研究。引导出有价值、有探索意义、有利于课堂开展的问题,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往往生成的问题较多,但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所以设计了一些隐藏的铺垫。

)4、谁能用灵巧的手模仿几只小动物的样子。(利用投影仪)

5、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再次让学生用灵巧的手做几只小动物。

让灵巧这个词语浮在学生的脑海中。随后把〈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感兴趣并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在他的内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寻找的欲望,在欲望的引导下观察就有了目的,学生往往能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多。)

6、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手,研究我们的手为什么这样灵巧。(三)、观察猜想:

1、既然要观察“手为什么这样灵巧”,是不是我们先要仔细观察认识自己的手有什么特点?

2、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观察手的什么?

出示友情提示:手上有什么?手是什么样的?五个手指是怎样长的?动动你的手?想想手为什么会这样灵巧?……

3、分组活动:下面我们就带着(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和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的一只手,然后小组合作把观察到特点简要的记录下来。(由于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这个问题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大无从入手,冷却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参与性不高。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小的问题提示给学生,学生观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兴趣也有了。

)4、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资源并来共享: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内容:褶皱、关节、特殊的大拇指、手指骨头……)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6、(1)小结,激励:

2)既然我们的手这么灵巧,你们觉的灵巧的手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刚才观察的内容进行猜测)

四)、体验验证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1、我们怎样能证明刚才的设想是正确的呢?2、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3、老师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是不是对大家有帮助。出示材料简介。4、出示友情提示:

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如果没有大拇指,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5、学生选择材料验证设想,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学生。6、汇报表演,说说感受。

7、没有了大拇指,的确很不方便。但是有的残疾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大拇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

给学生自由的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8、体验活动小结: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游戏,老师觉得大家有点累了,现在休息一下,并把桌上的材料整理好,顺便想一想“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其实,手的灵巧除了与关节、褶皱、大。

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脑、神经、血管、肌肉也有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比一比,哪些小组收集的好。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五)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手不仅灵巧,它还有其他的本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请坐好。1、老师袋子里有些好东西?

谁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2、学生先把材料袋放到指定地点,再上台尝试。你感觉它像什么?

为什么?把物品送给学生以作奖励。

以实物作为奖励,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对科学活动课的另一个推动力,并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3、手能感觉物体的什么?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手的本领。每个人从组长那里拿出一个信封,闭上眼睛摸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开始。

5、请打开信封看一看,猜对得请举手(六)、小结课外延伸:

出示小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用灵巧的手也做个小制作,好不好?(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板书:观察手。

关节?手的灵巧褶皱?大拇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手》教学设计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观察手 教学设计 小学自然教案 模板。观察手。课题 观察手 1课时 教学目标。过程 方法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能通过实验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又有感觉的功能。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情感 态度 价值观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

科学课的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一 谁更硬一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 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过程与方法 1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发展...

三年级科学课教学随笔

三年级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 天资 兴趣 生活环境 文化背景 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 教材 教学 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一 在科学教学中认真贯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