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设计。课题吃西瓜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算理是关键,为了避免学生把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混淆,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关注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
2.关注对算理的理解,使学生轻松掌握算法。
本节教学设计创设了一系列的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从而较为轻松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圆片学生准备:圆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第1页。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1.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吃水果的活动。请你把准备好的水果用分数的形式分给同桌。
2.老师这儿有一个西瓜要分给大家(拿出一个西瓜,现场将它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分给一名同学,分给另一名同学。剩下的分给后面表现出色的同学。
根据老师分西瓜的过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导入课题——吃西瓜(分母不大于10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1.先将自己的水果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分给同桌。2.
根据老师分西瓜的过程,提出相关的分数加、减法问题:生1:前两个同学共分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第二个同学比第一个同学多分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1)是()个。(2)3个是()。
第2页。3)1里面有()个。(4)里面有()个()。二、**新知。(20分钟)1.**同分母分数加法。(1)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计算+。
2)指导学生**课件演示+的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2.**同分母分数减法。
1)用课件演示从里面减去的过程。(2)让学生说出演示的过程,并列出算式。(3)提问:
表示几个?表示几个?(4)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1)出示1个圆片。
提问:整个圆片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引导学生**课件演示减的过程,并说一说演示的意思。(3)怎样列式计算?
4)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把这道题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减法,交流后汇报。
5)小结:把1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4.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图。
第3页。数出算式的结果,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出算式的结果。(2)**课件演示+的计算过程,理解这道题的算理:2个加上3个是5个,就是。2.(1)观察演示的过程。
2)小组内交流,说出演示的过程,并列出算式-。(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4)小组内交流、讨论,说出算理,并计算。
3.(1)小组内讨论,明确整个圆片可以用1表示,也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相同(0除外)的分数表示。
2)**演示过程,说出减的过程: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8份,从中减去5份。
3)小组内讨论并列出算式1-=。4)小组内交流1-的算法。交流后汇报:
把圆片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1表示,同时圆片被平均分成了8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所以1-=-5)尝试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填一填。
1)+表示()个加上()个,等于()个,就是()。
2)-表示()个()减去()个(),等于()
第4页。个(),就是()。3.
看图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完成教材78页题。2.完成教材78页9题。
1.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
独立完成练习后汇报结果。4.填空。
1)2个加上3个等于()个,也就是(+(2)+=1
四、全课总结。(4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第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吃西瓜》导学案设计
瓜 导学案设计。课题吃西瓜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算理是关键,为了避免学生把分数加 减法与整数加 减法相混淆,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关注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2.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
三年级 下 第六单元 吃西瓜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出示情景图。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 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2 观察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汇报。生交流得出结果 生1 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生2 爸爸比...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吃西瓜 教学设计2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弟,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比较少,学生获取知识 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