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好!在课堂上有一些小小的收获。
1、在开始观察养鸡场的图的时候,有学生说:每排有13只鸡。马上有学生指出:
不对。最左和最右画得很淡,意思就是还有很多,类似与“……我觉得学生能细心的观察图,这点很好,而且语言表达准确、到位,课堂上这方面需要及时地注意。
2、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
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3、介绍一些鸡的常识学生很感兴趣。我平时很注重让学生多了解各方面的常识,这样慢慢积累之后,就可以对以后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的结果养成一种初步估计结果是否合理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利用常识先有一个大致的合理范围,再根据数据来估,就很自然了。
在估的时候,有学生说是400多的,也有提到500的。我分别让学生说理由。前者理由有2个。
1、先把986看成是1000,得数是500,毕竟986比1000少,所以得数比500少,所以只能是400多。2、看9除以2商。我问:
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就只看了9除以2呢?后面的除就显得非常的容易。
4、练习没有时间按计划全部完成。
笔算教学注意四点。
1、p32例题列出算式28×12后不急于教学竖式,先让学生用自己计算整十的方法计算有三个目的:培养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新问题;
为学习竖式积累感性认识。
形成认知冲突,把学生带进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营造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28×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虽然以前没有学过,你会算吗?
做算一下得数可能是多少。
如果28×10=280,那么28×12=?
—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思考算法,并算出得数。
;交流评价用好生成资源:
—交流和评价各种算法的思路与特点;
—在“蕃茄”算法上多留一点时间:它的算法是先算出28×10与28×2的积,再把两个积相加,让每一句学生都理解这种算法。
—从“蘑菇”的思路过渡到笔算教学上来,它已经算了28×2,还要算什么?
2、在积累了感性认识,进入了认知冲突,明的了接着“蘑菇”算下去的思路,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有学生自己试一试的安排,在交流中理出计算的步骤,这就是初步的法则:
先算28×2得56,再算28×10得280,然后把56和280加起来得336。
—在学生试着自己算的时候,280个位上的“0”不要求用虚线写,这是下一步学习时的需要。
3、竖式的一般写法要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呈现→比较→领会→遵循”的过程进行教学。
呈现——告诉学生竖式还可以这样写,把这样的竖式呈现给学生。
比较——比一比,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既看出280个位上的“0”没有写出来,又看出“28”的位置没有变,它仍表示280。
领会——为什么省去这个0?省去后有什么好处?
使28×12变成两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是258×2,另一边是28×1,由于“1”是1个十,所以28是28个十。
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先算28×2得56,再算28×1得28个十,然后把56与28个十合起来。
按一般写法计算12×28
数学验算:渗透交换律。
4、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错误率高发区。
原因是:进位容易忘记,且一位数每间一位数再加一位数的口算容易错。
措施是: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的口算、听算练习。
除法教学教学反思。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同学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同学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设计教学设计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同学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布置了几个层次教学:(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这一层次布置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同学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同学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笼统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笼统出除法算式。(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同学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上了这节课后,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导入趣味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 我一开始就根据自己从丽水市回到缙云县的2个时刻,让学生进行记录,然后抛出问题,到底这里用了多少时间呢?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探索自主化,给学生提供求知的机会。
3)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分析2者的区别以后,出示书上例题1,让学生尝试解决,然后再组织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表述的能力,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三)数学生活化,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在练习环节中,我从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入手,进行2种不同时间的记录竞赛,计算在校时间,然后让学生出自己的生活中关于计算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24时记时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除法的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同学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同学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建议中提到:
让同学摆学具、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沛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这局部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同学,让同学通过自学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同学的自学来激活同学的内驱力。在设计教学设计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同学知道除法的含义”。
为此布置了几个层次教学:(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布置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每盘放2个。
通过动手操作由同学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同学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笼统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笼统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上课伊始,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你们都了解除法的哪些知识?
”小朋友中马上有人站起来说:我知道用乘法口诀可以计算除法。”还有的人说:
“教师,我知道除号怎么写。”“我会用除法求商。”…当小朋友们一一列出自身知道的内容,脸上的表情是沾沾自喜。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还向以前那样教师辛辛苦苦地教,相信同学是毫无兴趣。我灵机一动,说:“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自身先学,我再考考你们自学的情况,好吗?
”小朋友们就更加得意了,纷纷表示要自习。
这时,我不是急于让他们打开课本,接着又问:“关于除法,这节课我们将会学到些什么内容?你们猜对了,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经过同学一番考虑和我的适度引导后,黑板上板书出:什么问题用除法解决、写法、读法、各局部名称。在这个提纲式学习内容的指引下,他们马上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且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
同学不但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相信,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带给我的反思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点:
1、请相信同学能行!
过去,我们总怕小朋友听不懂、记不住。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同学说的机会并不多。我们都知道同学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
他们很想把自身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同学。小朋友们只有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才干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胜利的喜悦。
同时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2、尊重同学的选择,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在课改实验中,尊重同学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本节课,假如依照先教后学的教法,同学学习的劲头就会打消一半。而还同学的主动权以同学,让他充沛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同学那颗创新的幼苗没有受到伤害,并且相信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汀溪中心小学周金贤。数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 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购物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从而构成一个互相交错的立体空间。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看看哪些是四边形的图形,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判断哪些是四边形...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们开诚布公地共同评课,并能用新理念重新审视每一教育环节。在相互的研讨争论中,使我们在教学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还增强了我们年级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