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

发布 2020-11-17 12:01:28 阅读 1611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1 社戏。教学目标】

1.理清**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

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

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

棹zhào归省xǐng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

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

1.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述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研讨课文第一部分:

1.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明确: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

3)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现在”,也念念不忘。

五、小结。1.教师再次强调有关鲁迅的重点介绍、课文的结构安排意图。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提出质疑。

六、布置作业:

1.抄词(见《词语手册》)各三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句子(至少三句),并分别说说美在**。

3.思考课后“阅读练习·**”三、四题。

第二课时。一、研讨课文第。

二、三部分:

讲析上节课的作业第2题,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全班讨论。

一)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1.景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可以从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此外,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

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二)指导朗读几个重点段落,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景物美、情感美和故事美,如:

1.情感美——开船出发:“一出门,……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景物美——月夜行船:“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3.故事美——月下偷豆:“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处理)

二、自读课文,讨论疑难。

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为下节课作准备。)

三、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阅读练习·**”一、二题。

2.摘抄文中所有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好词佳句。

第三课时。一、复习前课内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不能解决的,由教师解答。然后,引导大家集中讨论以下问题。

二、问题讨论。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绍”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4.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另外一个说法是: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品味词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加着重号的词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3题,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四、引导归纳中心: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1.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提示: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谈。)

2.熟读、背诵文中的体现景美、情美、故事美、情感美的段落。

3.作文:《我最的一个人》

提示:(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如:“欣赏”、“难忘”、“喜欢”、“讨厌”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题目。(2)用具体的事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2.《回延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语文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

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了解 三大改造 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三大改造的实质 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2 实施 式学习,掌握合作 交流学习的...

八年级人教版新教材启示感悟题

八年级启示感悟题。1.中国近代列强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2.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体现的民族精神 有什么认识 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 敢于斗争 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毒品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宣传毒...

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字词整理专项练习

17年新八年级上册字词 分单元 专项练习题 第一部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第一单元。溃退 荻港 签订 泄气 歼灭 敦煌 颁发 仲裁 拨款 挪威 遗嘱 凌空 绷直 气氛 酷似 渤海 桅杆 凛冽 着舰 浩瀚 舰载 丧生 娴熟 舰艉 湛蓝 默契 咆哮 轨迹 映衬 镌刻 一刹那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屏息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