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教案

发布 2020-11-17 00:30:28 阅读 8512

《有的人》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二)能力培养点。

体会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三)情感体验点。

能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启发深思人生意义和价值教学设想重点:

一)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二)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难点:理解第三,六,七节的内容疑点: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教学设想。

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

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入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翻译“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译文:“活着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独白。言词虽短,却引发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我们借着学习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也来**一下这个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思考本诗是为纪念谁而作?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就提到“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

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自嘲》和《野草·题辞》共同表达了甘愿为人民大众而牺牲自己的主题。在《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含义就是为人民当牛马,哪怕千夫所指,众里身单,甚至不被人民理解也甘心情愿。在《野草·题辞》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为了达到思想启蒙和解放的目的,哪怕自己做为“历史的中间物”等待着“地下的火烧”也再所不辞。

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

2、带着初步的理解,听自读,比较再读。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素材储备1、关于鲁迅。

鲁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曾经这样评价过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2024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死前留下了“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的遗言。然而我们真的能忘记他么?

事别13年,诗人臧克家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有的。

人》。2、写作背景及作者。

《有的人》写于新中国成立不久。2024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诗人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的故居,于11月1日写下了这首诗。

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202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长诗有《罪恶的**》、《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四、关于诗题。

既然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为什么标题不是“纪念鲁迅先生”,而叫“有的人”?

本诗是通过揭露批判反动统治者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有的人”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和提示,“有的人”实指两种人,两个对立的方面。

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诗的末尾“2024年11月1日于北京”,诗题“有的人”。

可见作者不是单纯地纪念鲁迅先生,而是通过纪念鲁迅推而广之,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五、阅读研讨。

1、由鲁迅的死作者思考到了什么?

生”与“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两个“生”与“死”的含义怎样理解?

第一个“活”――肉体和生命还存在着,“死”――精神已经消亡了;

第二个“死”――肉体与生命已经消亡了,“活”――精神永存”。

有的人是虽生实死,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精神不朽。

3、究竟什么样的人虽生实死,什么样的人虽死犹生呢?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妨还可以举出典型例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明确)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

**求荣者虽生实死,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污吏虽生实死,清正廉洁的人虽死犹生。

自私自利者虽生犹死,大公无私者虽死犹生。

为自己追名逐利者虽生犹死,为人民鞠躬尽瘁者虽死犹生。

欺压人民者虽生犹死,为人民服务者虽死犹生。

前者如比秦桧、***、王宝森,王怀忠就是,后者如岳飞、孔。

繁森就是证明。

4、诗中是怎么刻画这两种人的形象的?对人民的态度:

骑”“呵,我多伟大”――骄横无耻,自命不凡的丑态“俯”“给人民当牛马”――谦逊、诚恳。5、有感情地朗诵第二节(陈亚龙)

要求:朗读前半句时,使用的语调较高,读出骄横的、不可一世的丑态;而后半句则用低沉的、恳切的语气朗读,读出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6、人生的追求:

第三节:一心想着个人名利的人(“想不朽”)愿意为进步牺牲一切的人(“情愿作野草”)7、对社会的作用:

第四节:损人利已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牺牲自我、造福他人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8、这些人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把他摔垮”“名字烂得早”“下场可。

以看到”)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永远记住”“青青野草”“抬举的很高”)这首诗就是这样用形象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在纪念鲁迅先生为人民和革命进步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同时,向人们揭示着关于生命的真正含义,的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六、对比写法。

说他是好诗,除了形象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外,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

诗歌把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的表现与结局进行对比,更好的阐明了无私奉献者虽死犹生、精神永存,欺压人民者虽生犹死、遭人唾弃的哲理。

七、结构。第一节以议论总领全诗(饱含哲理的议论开头)第二~四节将两种人形象进行对比、

第五~七节将两种人结局进行对比。(形象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抽象的哲理)

八、诗意深探。

1、请同学(邹、袁)饱含感情的再读本诗,思考生存的意义与。

目的应该是什么。

对人民有所贡献,对社会有所意义2、联系旧知,启示人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告诉我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生命才有意义。

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八荣八耻之二)九、链接生活。

本诗为纪念鲁迅而写,却远远超出了纪念鲁迅的范围,是对人生价值的议论。(录像)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事例。

感动中国丛飞(为人民当牛马,哪怕千夫所指,众里身单,甚至不被人民理解也甘心情愿),任长霞,邰丽华等人事迹。

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不追名逐利,甘于奉献的人,我们的爱戴会使他发射光辉,一个能够把心灵的光芒。

带给别人的人,爱之神也会眷顾于他。

十、实践与作业。

1、以“人应该怎样活着?”为话题作文。

2、采访身边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为他们写一篇报道3、学唱《八荣八耻歌》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教案

科目课题。语文年级六班级时间。20 有的人。品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德知识标 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教学能目力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重材点。点分 析教难。学习其表现手法。20 有的人。板书设计示意图教具时序。两种人 鲁迅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导学案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十九十九的努力。27 有的人 课上导学案。学习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理解 不朽 等重点词语。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3.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4 了解诗歌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学习过程 一 预习查评。...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 教案。有的人 1 是当代诗人臧 z ng 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所以副标题是 纪念鲁迅有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 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2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