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教案语文版

发布 2020-11-14 22:03:28 阅读 7241

25 诗词六首。

中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拥有了《诗经》这样熠熠生辉、流芳千古的诗歌总集。我们还拥有了唐诗宋词这些艺术精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艺术王国,去体悟古人的心灵世界吧!

1.了解这些诗词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相关诗词流派的基本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特色。(重点)

3.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感悟诗词的感情,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难点)

第一课时。学习《关雎》《蒹葭》

一、新课导入。

**歌曲《在水一方》。

刚才我们听到的那首动人的歌曲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的,《蒹葭》被誉为《诗经》中最优美的诗篇之一,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打动了千百年无数的读者。秋水蒹葭,千古绝唱,一直吟唱至今。今天,我们就共同来领略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字音词解。作品简介。

诗经》既非一人所著,亦非一人编集。其作品**主要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谣的**,他们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风”诗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

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汇。

背景追溯。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三、合作学习——**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交流点拨】《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挑。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的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二)深层理解。

思读诗歌,理解文意。

关雎》这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交流点拨】描写一个男子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但又追求不得,身陷相思之苦,难以自拔。

男主人公的思想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渴望追求一~^忧思烦恼一~^梦中幻想。

三)走进语言。

鉴赏《蒹葭》,亮点寻踪。

交流点拨】音韵美:本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字,造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美,极具感染力。

朦胧美:作者对伊人的塑造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她的面目是模糊的,给人以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而烟雾苍茫的背景,更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意境美:芦白露清,秋水茫茫,烟雾迷蒙,而“伊人”一水盈盈相隔,可望不可即。时隐时现,时有时无,使追求者欲罢不能,欲找无方,营造成凄婉、迷蒙的意境。

四)走进写法。

比较《关雎》《蒹葭》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的异同点。

交流点拨】相同点:《关雎》《蒹葭》都有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不同点:《关雎》重在“叙事”,它描写的是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便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的过程。而《蒹葭》主要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而又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伊人”的形象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蒹葭”“水”和所要描绘的对象“伊人”形成一个迷茫、朦胧的艺术世界,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学习《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一、新课导入。

李白曾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那么,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让李白也自愧不如的《黄鹤楼》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作者名片。崔颢(hào)(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游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

明人辑有《崔颢诗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籍太原,后迁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县),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诗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诗运动的代表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背景追溯。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

正值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

钱塘湖春行》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三、合作学习——**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习《黄鹤楼》。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交流点拨】教师先让学生试读,自己范读,明确应该读出“寂寞、惆怅”之感。

2)解读诗句,理解诗意。

交流点拨】首联:用典引出黄鹤楼。

颔联:感慨仙人已去。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明确:《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学习《钱塘湖春行》。

(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交流点拨】教师先让学生试读,自己范读,明确应该读出喜悦之情。

(2)《钱塘湖春行》写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诗人在早春时节游览西湖的所见所闻。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紧扣“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

二)深层理解。

你从《黄鹤楼》这首诗中的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

交流点拨】(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分析: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空”即空空荡荡,给人一种惆怅之感。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缥缈无依的浮云,所以此时诗人的内心是孤寂而又惆怅的。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波浩渺的江面,使诗人联想到前途的迷茫,也想到了家乡。这一句用烟波浩渺的江面烘托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除了描写西湖的早春风光外,有。

没有抒发什么情感?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最爱”“不足”两词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三)走进语言。

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

交流点拨】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张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交流点拨】这四句是写春景的千古名句。前两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一只只黄莺争着落在向阳的枝头上,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一幅多么美丽而富有生机的图画啊!后两句写初春的花草,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特色。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渐欲”有渐开渐盛之意。

“没马蹄”的“浅草”既突出了春草的特征,又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四)走进写法。

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同是写景抒情,是否有不同之处?

交流点拨】以景物的选择、写景的方法、抒情的方式和情感的表达为比较点。

写景的方法不同。《黄鹤楼》中的景物描写壮阔,时空的变换使作者产生怅惘之感,它的景物描写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而《钱塘湖春行》中的写景不仅有粗笔勾勒,更有对花、草、莺、燕细致的刻画,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抒发的情感不同。《黄鹤楼》抒发的是浓浓的思乡情,而《钱塘湖春行》抒发的则是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前一首的情感基调是深沉、怅惘的,后一首则是轻快、欢悦的。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学习《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新课导入。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最早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五代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是我国杰出的词人。

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以及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作者名片。李煜(yù)(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是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又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徐州(今江苏)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广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有作品《东坡全集》。

背景追溯。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宋将曹彬率军围金陵,南唐派使臣向宋军请求援师,不许。宋兵遂攻克金陵。

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日子。从一个皇帝忽地变成一个囚徒,他的悲痛愁恨是难以忍受的。他尝尽了人生的悲哀,因而直率、真切地把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愁,倾泻在他的词作之中。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六首教案语文版

25 诗词六首。中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拥有了 诗经 这样熠熠生辉 流芳千古的诗歌总集。我们还拥有了唐诗宋词这些艺术精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艺术王国,去体悟古人的心灵世界吧!1.了解这些诗词作者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相关诗词流派的基本常识。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特色。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作业

23 诗词曲五首。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冢 zh n 雉 zh 狗窦 d u 舂谷 ch n 羹 n 罗m 幕 狐裘 qi 锦衾 q n 阑干 l n yu n 辕 门风掣 ch 兜鍪 m u li o 寥 落潼关 t n 峰lu n 峦 踌躇 ch uch...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教案

第23课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背诵这五首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体会五首诗词曲优美的意境。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十五从军征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