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材p32页例4和练习七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剪出的图形,找出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请你完成下面的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7小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8小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习例4。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1、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题、观察后交流。看图可知: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要剪出并排排列的手拉手的4个小人。
2、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索后汇报交流。
1)先剪出1个小人。怎样剪呢?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在对折线这一边,也就是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注意:中间的折痕不要剪开,否则这个小人是断开的。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再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
汇报剪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2个小人。注意:一是小人的中线一定是折痕这一边,否则剪出来的就会出现两个半人的小人;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则剪出来的小人就不能连到一起。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32页例4和练习七的第7 11小题。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折一折 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出的图形,找出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
剪一剪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剪一剪,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通过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让学生剪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和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感受数学的连续美和对称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剪纸的过程中,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
剪一剪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剪一剪,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通过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让学生剪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和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感受数学的连续美和对称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剪纸的过程中,每...